第324章 变异海兽(2 / 2)

“没有秦武扛住正面攻击,我们很难精准打击那个点……”林默的大脑飞速运转,目光扫过混乱的控制室,扫过受伤的零,扫过苦苦支撑的船员,最后定格在肖雅身上,“肖雅!你的‘推演’!计算它下一步动作!计算漩涡的薄弱点,或者……计算我们所有武器同时攻击,可能撕开防御的概率!”

肖雅愣了一下。她的“推演回响”更多用于逻辑分析和数据模拟,在如此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性的战斗中,尤其是在她自身也受到精神冲击和物理摇晃影响的情况下,难度极大。

但她没有犹豫。她深吸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将所有杂念排除。脑海中,海兽的动作、漩涡的流场数据、舰船的状态、所有武器的参数、甚至是之前零干扰成功时那能量节点的反馈信息……无数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涌入她的意识。

超负荷的运算让她额角青筋暴起,太阳穴突突直跳,但她强行维持着思维的清明。

“三秒后……它的主要触腕会同时拍击我舰左舷中部企图进一步破坏平衡……漩涡在它正下方偏右十五度位置存在一个因能量对冲形成的短暂低压区……持续时间约1.7秒……”

肖雅的声音变得异常冷静,甚至带着一种非人的空洞感,仿佛成为了一个人形超级计算机。

“所有近防武器……集中攻击它头部左侧第三晶体簇下方0.5米处……那里是它能量传输的一个次要节点……攻击可能引开它部分防御注意力……”

“主引擎在我说‘冲’的时候……向右侧满舵,动力输出110%超载运行……这是我们摆脱漩涡的唯一机会……”

“同时……发射剩余的所有‘破甲者’重型鱼雷……目标……锁定它中下腹的高亮能量点……在它被次要节点攻击吸引、漩涡低压区出现的瞬间……命中概率……百分之四十七!”

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一个赌博!

但此刻,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

“照她说的做!”林默和邵博士几乎同时下令。

命令被迅速传达。所有船员都屏住了呼吸,将希望寄托在这位智力担当的惊人计算上。

“三……二……一……”

就在肖雅倒数结束的瞬间,海兽的数条主要触腕果然如同预测般,带着毁灭性的气势狠狠砸向左舷中部!船体再次剧烈震动,但这一次,所有人都有了心理准备。

“开火!”林默吼道。

脉冲炮和剩余的小型导弹如同被引导般,精准地射向肖雅指定的那个次要节点。爆炸的光团在那里亮起,海兽发出一声带着些许困惑和恼怒的嘶鸣,体表的能量纹路果然出现了一阵紊乱,部分流向头部的幽光明显减弱。

“右满舵!动力110%!冲!”肖雅猛地睁开眼睛,瞳孔中仿佛有数据流一闪而过。

“潜蛟”号的引擎发出过载的轰鸣,巨大的推力使得船体强行扭动,冒着结构受损的风险,猛地向右前方窜去!

就在舰首切入预定方向的刹那,所有人都感觉到船身向下一沉,仿佛被无形的手向下拉扯,但紧接着,一股向上的推力从右舷下方传来——他们险之又险地冲入了那个短暂存在的低压区!漩涡的吸力骤然减小!

“鱼雷发射!”

嗖!嗖!嗖!

三枚“破甲者”重型鱼雷拖着死亡尾迹,沿着肖雅计算出的、因海兽自身动作和能量紊乱而出现的细微通道,精准地射向了那团位于海兽腹部的、最耀眼的高亮能量源!

海兽似乎意识到了真正的威胁,发出绝望而疯狂的咆哮,试图用触腕拦截,用身体阻挡。

但太晚了。

第一枚鱼雷被触腕扫爆,第二枚撞在坚硬的晶体甲壳上提前爆炸,但第三枚,凭借着前两枚创造出的微小空隙和冲击,狠狠地钻了进去,正中目标!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紧接着——

一道无法形容的、刺目的幽紫色光柱从海兽腹部猛地爆发出来,直冲云霄,甚至短暂驱散了周围的黑暗!恐怖的能量冲击波呈环形向四周扩散,将海面压出一个巨大的凹陷!

“潜蛟”号如同狂风中的落叶被狠狠抛飞出去,重重砸在数百米外的海面上,激起的浪涛比船身还高。

那庞大的、不可一世的变异海兽,在核心被摧毁后,发出了最后一声凄厉至极的哀嚎,庞大的身躯开始剧烈抽搐、瓦解。覆盖体表的晶体失去光芒,纷纷碎裂脱落,扭曲的血肉如同被点燃般迅速焦黑、碳化,最终,在一连串沉闷的爆炸声中,这头深渊的造物分崩离析,化作无数燃烧着幽紫火焰的碎片,沉入冰冷的海底,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漂浮着油污和残骸的海面,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浓烈臭氧和焦糊恶臭。

战斗结束了。

“潜蛟”号上,警报声渐渐平息,只剩下引擎低沉的喘息和船体金属冷却时发出的噼啪声。劫后余生的人们瘫坐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口喘着粗气,脸上混杂着胜利的恍惚和深深的疲惫。

林默走到肖雅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肖雅脸色苍白,浑身虚脱,靠在椅背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零在船员的照料下,虚弱地睁着眼睛,看着舷窗外逐渐恢复平静、但依旧深邃黑暗的海面。

邵博士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领,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汇报损伤情况,抢救伤员,回收有价值的数据样本。”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位同伴,“我们失去了秦武的盾牌,但我们找到了新的配合方式。干得好,各位。”

她望向那片吞噬了海兽残骸的深渊,眼神深邃。

“但这只是开始。‘海渊守护者’……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