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小组”的第一次实战检验,来得比预想中要快。
一天深夜,监控中心发现位于避难所西北方向,约三公里外的一处旧时代通讯中继站,传来了异常微弱的、断断续续的能量信号。信号模式与已知的深渊侵蚀不同,更偏向于某种……人为激活的废弃科技。
“有可能是其他幸存者,也可能是个陷阱。”周卫国盯着模糊的监控画面说道。
“必须去看看。”林默按着发胀的太阳穴,“如果是幸存者,我们需要联系;如果是陷阱,更要提前排除。小规模侦察,速去速回。”
一支由赵峻带队,包括小杰和另一名受过训练的队员组成的三人侦察小队被派了出去。小杰的能力可以作为活体探测器,赵峻的经验能应对大部分突发状况。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指挥室内,气氛凝重。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侦察任务,更是对新建“守望小组”能力和决心的考验。
几个小时后,加密通讯频道里传来了赵峻压抑而急促的声音:“发现目标……不是幸存者。中继站内部……被改造了。某种……原始的献祭仪式,利用残留的设备和……活物?能量很混乱,有低阶腐蚀性生物被吸引聚集……我们清理了外围,但核心区域不敢贸然进入,请求指示。”
消息传回,众人心头一沉。果然,泄漏的不仅仅是深渊能量,还有被扭曲的人心。有人在这种绝望的环境下,开始尝试用非理性的、邪恶的方式去寻求力量或庇护。
“记录坐标,布设远程监控和预警装置,然后撤回。”林默果断下令,“那里已经是一个污染源,但我们力量有限,不能贸然深入清剿。标记它,监控它,防止其扩大,才是目前最理智的选择。”
侦察小队安全返回,带回了更详细的信息和影像资料。那个被邪教仪式污染的中继站,成为了“守望小组”数据库中的一个新条目,也被标记为需要定期监控的“不稳定点”。
这次行动说不上成功,也谈不上失败。它没有解决威胁,但却证明了“守望小组”存在的价值——他们提前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危机点,并采取了相对稳妥的应对措施。更重要的是,它让所有参与者,包括留守的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等待灾难降临的羔羊,他们开始有了主动出击、 albeit cautioly ( albeit cautioly 小心翼翼地)监视和干预危险的能力。
希望,不是在等待中降临的,而是在行动中一点一滴被创造出来的。
“守望小组”没有举行任何成立仪式,它的名字也朴素得甚至有些简陋。但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数据库建设、体能训练、心理疏导、外围侦察和定点监控中,一个以“守护”为核心理念的小型组织,悄然扎下了根。
他们守护着这片残破的避难所,守护着彼此心中尚未熄灭的人性之火,也默默守护着这个正在滑向更深黑暗的世界的……一丝微弱的平衡。
林默依旧会在深夜被头痛唤醒,望着窗外永恒的迷雾。但此刻,他的心中除了沉重,也多了一份笃定。秦武的磐石之躯已然消逝,但他们正在用知识、勇气、理性和残存的人性,共同浇筑一座新的、无形的堡垒。
重建,并非指恢复往昔的繁华,而是在废墟之上,建立起新的秩序和希望。而守望,便是这漫长黑夜中,他们为自己,也为所有幸存者,点燃的那一盏微弱却坚定的风灯。前路依旧漫长,黑暗依旧浓重,但他们已经握住了灯柄,并肩站在了守望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