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深渊回响无限流 > 第286章 肖雅的科研

第286章 肖雅的科研(2 / 2)

当信标就位后,再次监测到RSS波时,信号强度果然有了微弱但可测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三角定位法,结合巡逻队员报告的方位,她成功地将其中一个持续释放微弱RSS波的源头,锁定在了地铁通风口下方大约二十米深处的一个废弃泵站!

这是里程碑式的进展。意味着她找到了一种可能远程、非接触式探测空间裂缝的方法!

然而,探测只是第一步。更艰巨的挑战在于:如何封锁?

在回廊中,他们可以利用规则,甚至用“真言”扭曲规则。但在现实世界,物理法则占据主导。用混凝土去填?用钢板去焊?肖雅清楚,那恐怕只是徒劳。空间裂缝并非实体窟窿,而是维度膜上的“破口”,常规物质无法有效封堵。

她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闪烁着微光的回廊水晶碎屑。这些碎屑是“规则”的某种物质化体现,它们能与现实世界的物质产生奇妙的相互作用。

肖雅开始了第二轮,也是更为危险的实验——材料学测试。

她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尝试将不同的材料暴露在可控的、微弱的异常能量场中(通过引导一块较小的水晶碎屑释放能量来模拟)。金属迅速锈蚀或变得脆弱;塑料和聚合物会融化或变性;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则没有明显反应。

直到她尝试了一种特殊的合金样本——这是周卫国提供的,来自迷雾降临前某个尖端实验室的遗产,据说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能量惰性。

当微弱的异常能量照射到这种合金上时,奇迹发生了。合金表面没有出现损坏,反而浮现出一层极其淡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流光,仿佛一层水膜。更关键的是,监测仪器显示,合金另一侧的能量泄漏率显着降低了!

“能量反射?还是吸收转化?”肖雅心跳加速。她反复测试,确认了这种合金对回廊能量具有某种“屏蔽”或“偏转”效应。

她立刻投入对这种现象原理的研究。通过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她提出了一个初步模型:这种合金的原子晶格结构,恰好能与泄漏的“规则碎片”能量产生一种“相消干涉”,类似于声波或光波的抵消原理,从而在微观层面形成一道能量屏障。

“这不是墙,而是……‘消音器’。”肖雅对闻讯赶来的林默和周卫国解释道,语气中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冷静与克制,“我们无法修复空间结构本身,但或许可以在裂缝的‘开口’处,覆盖一层能抵消其能量泄漏的‘薄膜’。”

她将这种基于特殊合金和回廊水晶原理的潜在技术,命名为“现实稳定锚”,或者更亲切地称为“基石”技术。

“但是,我们缺乏足够的合金,制造工艺也是个问题。而且,这只能对付微小的、稳定的裂缝。对于大型或不稳定的裂缝,效果未知,甚至可能因能量反噬而引发更剧烈的爆发。”肖雅没有丝毫放松,指出了当前方案的局限性。科学的道路,总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暴露出更多新的问题。

林默看着白板上那些复杂到令他头晕的公式和模型,又看了看肖雅眼中那混合着疲惫与执着的光芒,心中感慨。零在用她的方式抚平现实的伤痕,而肖雅,则在试图为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打上“补丁”,并寻找其背后的规律。

“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肖雅。”林默由衷地说,“找到了探测的方法,甚至看到了封锁的可能。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肖雅推了推眼镜,目光重新回到屏幕上的数据流:“还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需要理解这些裂缝产生的深层规律。为什么是这里?为什么是现在?它们的出现是否遵循某种我们尚未知晓的‘拓扑结构’?只有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地预测、防范,甚至……在未来某一天,主动修复。”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在这个昏暗的地下室里,她不仅仅是在研究几台机器和一堆数据,她是在用理性和智慧,为人类在这片失控的土地上,争夺一丝微弱的主动权,致力于为混乱建立新的秩序。

那不仅仅是求生的秩序,更是理解的秩序,是文明在面对未知恐怖时,不甘沉沦的、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