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归途之门(1 / 2)

冰冷的提示音还在脑海中回荡,宣布着“重启完成”的结论,像一块巨石投入死寂的潭水,却激不起任何欢欣的涟漪。王座之厅内,能量风暴平息后留下的,是一种近乎真空的、令人心悸的宁静。金色的光屑如同祭奠的纸钱,缓缓飘落,映照着残破的地面和三张疲惫而悲伤的面孔。

林默抱着昏迷的零,她的体重很轻,此刻却感觉重逾千钧。肖雅勉强站立,身体还在轻微颤抖,目光死死锁定的那片虚空,曾是秦武最后存在的地方,如今只剩下稀薄的、即将彻底散去的金色辉光,如同夕阳最后的余烬。

就在这时,那尊屹立了不知多少岁月,刚刚承载了最终仪式、散发出抚平深渊裂隙伟力的守门人巨像,发出了细微的、却足以牵动所有人心脏的“咔嚓”声。

声音来自巨像那虚按向深渊裂隙、此刻已空无一物的“手”部。一道细微的裂痕,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迅速爬满了那只象征着绝对守护与最终裁决的岩石巨手。裂痕中,没有光芒透出,只有一种深沉的、物质走到尽头、能量彻底枯竭的死寂。

这碎裂声仿佛是一个信号。

巨像那庞大如山岳的身躯,开始从边缘,从指尖,从每一道古老的刻痕处,崩解。

它不是爆炸,也不是坍塌,而是一种更为神圣、也更为悲凉的“消散”。构成它躯体的,并非凡俗的岩石,而是某种高度凝聚的、闪烁着星辉的规则物质。此刻,这些物质失去了维系它们形态的最后力量,开始脱离,升腾,化作无数洁白的、温暖的光点。

如同逆流的飞雪,又似夏夜纷扬的萤火,无数光点从巨像身上剥离,向上飘升,速度不急不缓,带着一种庄严肃穆的节奏。

林默和肖雅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望着这难以言喻的一幕。

光点飘过他们头顶,没有温度,却仿佛带着守门人亿万年守望沉淀下来的意志——那份孤独,那份坚持,那份在绝望中也不曾熄灭的责任感。光流无声,却又像是在吟唱一首无人能懂、却直达灵魂深处的古老挽歌。

巨像的轮廓在光雨中变得模糊,它的头颅低垂,那原本应是面部的位置,只有一片模糊的光晕,仿佛最后凝视了一眼它用生命守护的这片空间,以及那几个渺小却又承载了未来的“回响者”。

消散的过程持续了不到一分钟。

当最后一片闪烁着星辉的光点升入王座之厅穹顶的虚无,彻底消失不见,原地,那曾承载着巨像的、象征着“回廊”最高权柄与最终责任的王座,也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

“轰……”

一声低沉的闷响,王座——那并非凡物,很可能是与守门人一体同源的存在——从基座开始,寸寸碎裂,化为普通的、毫无光泽的碎石,继而坍塌成一堆不起眼的尘埃。仿佛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那个由古老存在牺牲自我构建牢笼、并由另一位存在孤独守望的时代,随着守门人的消散和王座的崩塌,彻底落下了帷幕。

尘埃缓缓落定,留下一片空荡。

那里,曾经有一位巨人,为了一个承诺,枯坐了可能比人类文明史还要漫长的时光。如今,他走了,连同他的座位一起,什么也没留下。

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攫住了林默和肖雅。胜利的代价,如此赤裸而残酷地呈现在眼前。秦武的牺牲,守门人的消散,王座的崩塌……这一切,只是为了换取一个“系统稳定性提升至92.7%”的数据?

就在这时,就在王座化为尘埃的原点,空间微微扭曲起来。

没有狂暴的能量,没有刺目的强光,只有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波动,如同水面的涟漪,缓缓荡漾开来。涟漪中心,光线开始汇聚、编织,形成一道稳定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门户。

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高约三米,宽可容两人并肩。光门的表面如同平静的月下湖面,荡漾着微光,其后看不清任何景象,只有一片纯净的、令人心安的白。

不需要任何提示,一种源自生命本能的认知,直接烙印在林默和肖雅的意识里——归途之门。

这是离开“深渊回廊”,返回他们朝思暮想的、那个平凡却真实的现实世界的通道。守门人在自身存在彻底消散的前一刻,用最后的力量,为他们,也为这个时代,打开了这扇通往生路的门。

希望,以一种如此安静的方式,到来了。

可这一刻,两人心中却涌不起多少喜悦。

肖雅向前踉跄了一步,伸出手,似乎想抓住那些早已飘散的光点,抓住那个如同兄长般可靠的、永远站在最前方的背影。她的手徒劳地穿过空气,只抓住了一片冰冷的虚无。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那种连声音都被巨大悲痛堵在喉咙里的、压抑到极致的哭泣。她的肩膀剧烈地抖动着,数学公式和逻辑推演在此刻失去了所有意义,只剩下失去重要之人的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