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深渊回响无限流 > 第188章 零与湖的共鸣

第188章 零与湖的共鸣(2 / 2)

这个认知让所有人感到一阵寒意。

零的颤抖逐渐平息了一些,并非因为痛苦减轻,而是她的“同调回响”开始在无尽的混乱中,本能地寻找着“模式”,寻找着那些重复出现的、或者能量层级与众不同的“信号”。

她不再被动地承受所有杂音,而是开始像调整收音机频率一样,小心翼翼地微调着自己的共鸣状态。她屏蔽掉那些过于尖锐的情感碎片,过滤掉那些无意义的感官残留,将全部的感知,聚焦于那些沉淀在湖底最深处、最为古老、也最为沉重的“信息团块”。

这些信息团块,仿佛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打磨,失去了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细节,只剩下一些模糊的“概念”、“意象”和“轨迹”。

她“看”到了一片无尽的黑暗,以及黑暗中一点微弱却执拗的“绿光”。那绿光并非实体,更像是一种概念,代表着“生机”、“净化”与“承载”。它给她的感觉,与林默身上那枚“生命种子”的微弱共鸣隐隐呼应。

她“听”到了一段无声的旋律,那是由空间的褶皱与时间的涟漪构成的“几何之歌”,复杂而和谐,指向某种…稳定与秩序的核心。这旋律的“音色”,让她联想到肖雅正在拼命维护的那座理性宫殿的架构。

她还感受到了一种…“呼唤”。并非来自湖水的恶意诱惑,而是来自湖泊最深处,一个冰冷的、坚硬的、带着某种“终结”与“判定”意味的存在所散发出的、无意识的引力。那感觉,与秦武那磐石般的意志有几分相似,却又更加古老、更加绝对。

这些模糊的感知碎片,如同散落在黑暗中的珍珠,而她的“同调回响”,正试图凭借其本能,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

过程依旧痛苦而艰难。每一次试图深入感知那些古老的信息团块,都像是将手伸进粘稠的、冰冷的沥青中,巨大的阻力与精神上的不适感几乎让她窒息。那些沉淀的记忆虽已模糊,但其本身的“重量”依旧惊人,压迫着她的意识。

但她坚持着。因为她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肖雅的记忆宫殿能延缓失去,但无法找到出路。林默的真言能稳定人心,但无法指明方向。秦武的意志能守护大家,但无法穿透迷雾。

而她,这个连自己是谁都记不清的人,此刻却可能成为唯一能与这片剥夺记忆的湖泊“沟通”,并从中窃取到关键信息的人。

时间一点点流逝,就在她的精神即将因过度负荷而彻底涣散时,几段相对清晰、指向性更强的“信息流”终于被她捕捉、剥离了出来:

一段是关于“位置”的。并非具体的地图,而是一种空间的“感觉”——湖心并非最深之处,真正的“沉淀”与“容纳”之点,在湖底一处偏向西侧的“涡流之眼”。那里,水流的走向与周围不同,带着一种向内“吸纳”与“封存”的力场。

另一段是关于“状态”的。那个散发着“终结”与“判定”意味的存在,并非主动隐藏,而是被层层叠叠的、由“遗忘”与“执念”构成的精神沉淀物所包裹、覆盖,如同被淤泥掩埋的宝石。需要一种强烈的、与之同源的“共鸣”,才能穿透这些沉淀,触及它的本体。

最后一段,也是最模糊的一段,是关于“代价”的。触及那核心之物,需要“献祭”。并非血肉,而是…“认知”。越是想清晰地“理解”和“记住”它,反而离它越远。唯有在某种“放空”与“接纳”的状态下,如同这湖水本身容纳万物记忆一般,才能“承载”起它。

零猛地睁开了眼睛,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仿佛刚从深水中浮出。她的眼眸中不再是之前的恍惚,而是带着一种极度疲惫,却又异常清明的神采。

她看向林默,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确定性,缓缓吐出了她拼凑出的线索:

“不在…中心。在西边…水下有漩涡…吸力…”

“它被…很多很多‘忘记’…盖住了。需要…‘同类’的声音…才能叫醒…”

“不能…太想‘抓住’…要像水一样…让它…自己浮起来…”

她的描述破碎而抽象,充满了意象而非具体指示。但这已是她在不被古老记忆洪流冲垮的前提下,所能提取和表达的全部。

这来自湖水本身的低语,这以自身意识为赌注换来的共鸣,为在遗忘迷雾中挣扎的团队,投下了一缕微弱却至关重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