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
老金头沙哑的声音和那两千块的巨债,如同两块沉重的磨盘,压在闵政南心头。靠猎杀寻常野兽去国营饭店零敲碎打?时间根本不够!唯一的希望,就在张广才岭深处那些埋藏了岁月的精灵——野山参!
“一号!”闵政南站在木屋前,眼神锐利如刀,精神链接瞬间贯通,“寻参!找年份最久的!能换钱的!”
“哼哧!”猪王低吼一声,巨大的头颅猛地扬起,那双被系统强化到恐怖的鼻孔如同精密的雷达,疯狂翕动,捕捉着空气中常人无法感知的、属于人参的独特信息素——那是一种极其微弱、混杂着泥土、腐殖质和特殊药香的复合气味。
庞大的身躯没有丝毫笨拙,反而异常灵活地冲进密林,钢针般的鬃毛擦过灌木,发出沙沙的声响。闵政南紧随其后,精神高度集中,感知着“一号”传递过来的每一个细微的兴奋点。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灯,在“一号”停驻的每一处仔细搜寻:背阴的岩缝、古树虬结的根部、落叶堆积的腐殖层深处……
时间在紧张的搜寻中飞速流逝。
第一天,一无所获。
第二天,在一条干涸的溪流旁,发现一株瘦弱的“灯台子”(幼苗),年份不过三五年。
第三天,一株稍大的“四品叶”,根须细弱,顶多值几十块。
第四天,运气稍好,找到一株“五品叶”,根茎略显粗壮,估摸有十年份,能卖个百来块。
第五天、第六天……收获寥寥,几株都是年份不足的“二甲子”、“三花子”。
焦虑如同藤蔓,开始缠绕闵政南的心。七天过去,只找到三株勉强够格的“五品叶”,加起来也卖不到一千块!距离两千的目标,遥不可及!
第八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层林染成一片绝望的金红。闵政南靠在一块冰冷的岩石上喘息,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难道真要铤而走险,去猎杀更危险的猛兽?时间,只剩下两天了!
就在这时,前方负责探索一片陡峭背阴坡的“一号”,猛地发出一声异常兴奋的低吼!它庞大的身躯停在一处被巨大风化岩遮挡、极其隐蔽的石缝前,粗壮的蹄子兴奋地刨着地面,鼻孔喷出的白气在微凉的空气中格外明显!
闵政南精神一振,疲惫瞬间被驱散!他几步冲过去,拨开石缝边缘茂密的蕨类植物。
眼前的一幕让他呼吸骤然停止!
石缝深处,湿润的腐殖土上,一株人参静静伫立!
掌状复叶舒展着五片翠绿的叶片(五品叶),在夕阳下流转着健康的油润光泽!最惊人的是它的芦头(根茎)!粗壮、圆润、紧密地排列着密密麻麻的芦碗(茎痕),如同岁月的年轮,一圈紧挨着一圈!芦头下,主根深扎土中,仅露出的部分已显露出清晰的铁线纹(细密的横纹),皮色老成,黄中透褐,带着一种内敛的宝光!
“至少五十年!”闵政南的心脏狂跳起来!这品相,这芦碗的密集程度,远超之前找到的所有!他强压住激动,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如同对待稀世珍宝。他没有立刻动手挖掘,而是从背篓里取出准备好的红绳(防“跑参”的习俗),虔诚而轻柔地系在人参的茎叶上。
然后,他拿出特制的骨签(鹿角磨制),屏住呼吸,开始进行最精细的“抬参”。每一铲下去都异常谨慎,生怕损伤任何一条纤细的根须。泥土被一点点剥离,人参的全貌逐渐显露——主根粗壮如拇指,形态已隐隐显出“人”形,须根细长柔韧,如同老者的长髯,根须上密布着珍珠般的珍珠疙瘩(营养积累点)!
整个挖掘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当这株凝聚了半世纪山林精华的参王终于完整地脱离土壤时,闵政南的额头上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小心地清理掉根须上的泥土,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和浓郁内敛的药香。虽不大,估计也就二十多克,但其蕴含的价值,远超同等重量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