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猎人的抗战 > 第159章 杂货店暗藏锋芒

第159章 杂货店暗藏锋芒(1 / 2)

有了银元的经费,曹兴国决定在县城重新建立地下党组织,上报师部等待回电。

“团长,师部回电了!”通信兵举着电报冲进山洞,纸页在他手里哗哗作响,“同意咱们在县城重建地下党组织,还派了三位经验丰富的同志,领头的叫孙钟凯,据说在北平做过多年地下工作!”

曹兴国正擦拭着那挺新缴获的重机枪,闻言放下擦枪布,接过电报仔细看了一遍,嘴角扬起笑意:“好!孙钟凯……这名字耳熟,好像在总部的简报上见过,是个能扛事的。”他对身边的李勇道,“让老郑他们收拾一下,按师部安排去其他地区交接工作,告诉他们,狼寨记着他们的功劳。”

李勇点头:“已经安排好了,老郑说等咱们打下县城,一定回来喝庆功酒。”他顿了顿,“那新据点设在啥地方?师部说让咱们选个隐蔽的落脚点。”

“县城南头有个老杂货铺,前阵子被鬼子抢了,老板跑了,铺子空着。”曹兴国回忆着侦查员带回的情报,“就那儿,改名叫‘天合杂货店’,卖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最不容易引人注意。”他看向角落里正在擦拭步枪的李信,“李信,你小子机灵,又是县城人,就去杂货铺当伙计,负责来回传递消息,敢不敢干?”

李信猛地站直身子,胸脯挺得老高:“团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打小在县城串胡同,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地方,鬼子想盯我的梢,没门!”

三天后,县城南头的“天合杂货店”悄然开张。门面不大,两扇木门漆成暗红色,门楣上挂着块新做的木匾,“天合杂货”四个隶书字透着平实。孙钟凯穿着青布褂子,戴着瓜皮帽,正站在柜台后算账,另外两位地下党同志则在店里整理货物,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生意人。

李信挑着一副货郎担,晃晃悠悠地来到店门口,放下担子吆喝:“针头线脑,洋火洋油——掌柜的,要点啥不?”

孙钟凯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在他挑着的货担上一扫,淡淡道:“来两盒洋火,一斤粗盐。”

这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李信应了声,从担子里拿出东西,趁递货的功夫,将一张卷成细条的纸条塞进孙钟凯手里。纸条上是曹兴国亲笔写的字:“盯紧日军粮库动向,每周三晚子时在东城墙根接头。”

孙钟凯不动声色地将纸条藏进账本,付了钱,又随口问:“最近山里不太平,听说有八路?”

李信挠了挠头,装作害怕的样子:“可不是嘛,前阵子还听说在黑风口打仗呢,吓得俺爹不让俺进山送货。掌柜的,您说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快了。”孙钟凯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低头继续算账。

李信挑起担子,吆喝着走远了,心里却踏实了不少。他知道,从今天起,县城里就有了一双眼睛,能死死盯住鬼子的一举一动。

接下来的日子,“天合杂货店”渐渐有了生意。伪军、鬼子家属时不时来买东西,孙钟凯总能应付得滴水不漏。有次一个喝醉的日军小队长来买酒,借着酒劲问:“你们这铺子,是不是通八路啊?”

孙钟凯笑着给他满上酒:“太君说笑了,俺们就是小本生意,只求平平安安混口饭吃,哪敢跟八路沾边?”那日军喝得晕乎乎,骂了几句“土八路该死”,也就没再追问。

每周三夜里,李信都会准时出现在东城墙根。那里有棵老槐树,树洞里就是交换情报的地方。他把狼寨需要的药品清单、日军巡逻路线图放进去,再取出孙钟凯收集的情报——日军粮库的换岗时间、县城伪军队长的动向、甚至还有石井被放回后在指挥部的哭闹撒泼。

“这石井还真把自己当盘菜了。”曹兴国看着情报,忍不住笑了,“被放回去后天天跟野口吵架,说要调731部队来报复,野口吓得天天往省城发电报求援。”

周铁山在一旁磨着刺刀:“正好,让他们狗咬狗!等咱们把粮库摸清楚了,趁他们内讧,一举端了!”

这天,李信从县城带回个重要消息:“团长,孙掌柜说,野口从省城弄来一批新枪,就藏在粮库后院,还加派了一个小队看守,说是要给新招募的伪军换装。”

“新枪?”曹兴国眼睛一亮,“多少支?”

“具体不清楚,只看到拉了三马车,用帆布盖着,估计不少于两百支。”李信道,“孙掌柜说,粮库后院的墙是新砌的,不高,墙角有棵老榆树,能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