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浦江的金融脉搏与历史回响,五人组搭乘时速三百公里的复兴号,沿着中国东南沿海疾驰南下。
窗外的风景从繁华都会的连绵天际线,逐渐转换为充满试验田气息的创新热土,仅仅数小时,他们便已置身于那座以“深圳速度”闻名世界的年轻都市。
扑面而来的是与上海截然不同的气息——一种更加年轻、躁动、充满无限可能的活力。
高楼大厦以惊人的密度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上车流如织,整个城市仿佛一台永不停歇的庞大机器,轰鸣着奔向未来。
这里的“能量锚点”,既非古韵,亦非复杂的文化融合,而是代表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创新”本身,以及那股敢为人先、永不止步的“拓荒牛”精神。
然而,玉坠传来的警报却尖锐而急促。
“不对劲,”段子昊看着监测仪上乱跳的数据,“城市的‘创新脉搏’在减弱!很多科技园区和研发中心区域的能量频率异常低迷!”
他们很快目睹了异常。
位于南山区的某着名科技园区内,原本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变得死气沉沉,程序员们对着电脑屏幕眼神呆滞,仿佛灵感枯竭;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实验室里,精密仪器运行正常,却无法产生任何有价值的实验数据;甚至街头那些象征着深圳效率的二维码,都出现了短暂的、无法识别的紊乱。
“‘虚无之潮’这次攻击的是概念本身!”吴佑楠震惊地意识到,“它在直接侵蚀‘创新’与‘未来’的源头!它想让这座奇迹之城失去前进的动力,让‘深圳速度’戛然而止!”
马云飞教授面色凝重:“如果深圳的创新之火熄灭,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损失,更是中国面向未来发展动能的一次重挫。必须阻止它!”
玉坠的指引明确指向几个地方:象征着改革开放起点的莲花山公园(山顶有邓小平铜像)、代表着未来规划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及汇聚了无数梦想的华强北电子市场。
他们首先登上莲花山。山顶,邓小平同志的铜像昂首阔步,俯瞰着这座他画下的“圈”所诞生的奇迹。
然而,铜像周围的空间显得有些黯淡,那股高瞻远瞩、破冰启航的磅礴气魄似乎受到了压制。
五人肃立于铜像前,深深鞠躬。
段子昊沉声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深圳。这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绝不能磨灭!”
他们引导玉坠能量,与这片土地所承载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核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