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1 / 2)

海面渐渐平静下来,远处吕宋岛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陈墨站在船头,手里握着一块用椰壳包裹的小物件,指尖轻轻摩挲着表面粗糙的纹路。

昨夜那场劫船风波刚过,账本线索已取回,但他的心没有放下。舰队仍在南洋航线上,前方是陌生海域,补给点尚未确认。此刻甲板上人影穿梭,郑和正与几名水手围在星盘前低声交谈,声音不大,却透着坚持。

“牵星术用了三百年,从未误过航。”郑和抬头看向陈墨,“现在换什么浮标、磁针,我不信。”

陈墨没反驳。他知道郑和不是固执,而是信任自己熟悉的东西。前朝海图、星象记录,都是他从小背熟的规矩。可规矩挡不住风暴,也救不了迷航的船。

就在这时,岸边传来鼓声。一群土着从林中走出,为首的披着羽毛长袍,脸上画着红黑条纹,正是当地祭司。他手中捧着一只木雕罗盘,高举过头,口中念诵着听不懂的祷词。

“海神发怒了。”翻译官凑近陈墨耳边,“他说,不献祭,就不让船靠岸。”

陈墨皱眉。这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类事。殖民初期,各地部族都信神明掌管风浪。有人愿意谈,有人只认血祭。但他知道,这祭司眼神太稳,不像寻常巫祝。刚才上船时,他还特意看了眼船体吃水线的位置。

“让他上来。”陈墨说。

祭司登船后,直视陈墨,语气坚定:“只有神赐之物能引路。你们的器械是亵渎。”

陈墨点头,从袖中取出那枚椰壳浮标,放在掌心。“那这个,就算是神赐的。”

他让人把浮标系上绳索,抛入水中。浮标随波起伏,顶部一道细缝露出半截金属指针,始终指向东北偏北。

“它会一直这么指下去。”陈墨说,“不信,可以一起看。”

郑和冷眼旁观,命人继续观测星位。祭司则下令族人在甲板角落点燃熏香,开始吟唱。两股力量在船上并存,谁也不肯退让。

天色渐暗,云层压了下来。

半夜,风起得突然。先是几道闷雷滚过天际,接着狂风掀开帆布,巨浪拍打船身,整艘船剧烈摇晃。水手们匆忙固定缆绳,孩子哭喊,货物翻倒。

陈墨冲上甲板时,看见郑和死死盯着天空——云厚如墙,星月全无。牵星术废了。

“罗盘呢?”他问。

一名水手指着舱内桌上那块木雕罗盘,指针疯狂旋转,早已失灵。那是祭司带来的,说是祖传圣物。

祭司本人站在船尾,脸色发白。他望着漆黑海面,嘴唇微动,像是在祈祷。

“浮标还在吗?”陈墨吼。

“在!绳索连着,方向没变!”胡万三的声音从侧舷传来。

陈墨立刻下令调整航向,跟着浮标指引前进。其余船只依次跟进,排成纵队,在惊涛骇浪中缓缓前行。

时间一点点过去,风势未减,但船队始终没偏离那个角度。几次险些撞上暗礁,都是靠浮标提前预警才躲开。有水手开始小声议论,说这东西比星图还准。

黎明前最黑的时刻,前方海面终于出现一片浅湾轮廓。沙滩平缓,两侧岩壁遮挡风浪,正是理想的停泊点。

船队缓缓驶入,所有人松了口气。

天亮后,阳光洒在甲板上。祭司忽然走到浮标前,双膝跪地,双手合十,低头行礼。周围土着见状,纷纷效仿,场面肃穆。

“神迹……”有人喃喃道。

陈墨站在一旁,不动声色。他看着祭司低垂的后颈,那里有一块纹身——狼首仰天,线条粗犷,边缘带着烧灼痕迹,显然是旧伤覆盖新纹。

他记下了。

完颜烈部族的标记,他见过一次,在阴山战场缴获的战旗上。同样的图案,同样的姿态。

“起来吧。”陈墨开口,“这是大家一起找到的路。”

祭司缓缓起身,目光一闪,很快恢复恭敬。“您带来了神的眼。”

“不是我带来的。”陈墨说,“是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