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走出指挥室,沿着回廊登上最高塔楼。情报厅就在顶层,整面北墙由三百六十五根竹竿并列组成,每根竿上可挂竹签。此刻,已有七根插着红签,二十根黄签,其余皆空。
一名传令员快步进来,递上一支刚到的竹筒。楚红袖亲自开封,取出纸条,对照《加密手册》解码后,在一根竹竿上插入红签。
“岭南急报,有不明商队携带大量硫磺北上,未登记。”
苏婉娘立刻道:“封锁赣江水道,通知当地分阁拦截。”
陈墨看着那根红签,又看向墙上舆图。泉州方向的丝线微微晃动——那是日光镜反射的信号正在传递。
“以前我们是追着消息跑。”他说,“现在,消息自己会找上门。”
他下令:“启动全域联讯测试。”
命令下达,巢湖周边三十六座信号塔同时亮起。白天用镜反光,夜晚用灯传影,每一座塔都按固定节奏闪烁。信息如水流般在网络中穿行。
泉州灯塔上,守塔人调整日光镜角度,将一串光点投向海面。三十里外,一艘南洋商船上的了望手看到信号,立即记录下刻痕,交由船长解码。
同一时刻,占城工地,第二座信号塔的地基刚刚夯完。工头拿出图纸,对照来自淮南的最新指令,修改塔身高度。
巢湖基地,信息墙上的竹签不断增加。红签升至十一根,黄签三十七根。楚红袖坐在轮椅中,不断核对 g 情报,左手虽不能动,但右手稳定如钟摆。
慕容雪站在她身旁,翻阅各地回传的编码样本。“所有节点均已回应,十六种密文全部正确解析。”
苏婉娘则在另一侧记录商业情报。“三艘未登记船已被截,查获私运火药两百斤。另有五家商会申请加入情报共享协议,愿每年缴纳‘讯银’。”
陈墨站在塔顶,望着信号塔群次第闪烁。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千机阁不再只是一个技术组织。
它成了规则的制定者。
“郑和。”他忽然开口。
“在。”
“你明日启程,去占城督建第二塔。带上《加密手册》副本,交给当地分阁。”
“是。”
“告诉他们,这不是一座塔。是眼睛。”
郑和低头领命,转身离去。
陈墨又看向楚红袖:“铁羽队能支撑多久连续传讯?”
“目前极限是六个时辰。”她说,“之后需轮换休整。我正设计自动振频器,可让信鸽在飞行中自行接收指令,减少落地中转。”
“尽快。”陈墨说,“我需要这张网,全天候运转。”
夜幕降临,巢湖升起三十六盏孔明灯。每盏灯下悬一竹筒,内藏今日加密情报副本,随风飘向不同方向。这是象征性的试航,也是对系统的最终检验。
陈墨站在塔顶,望着灯火渐远。
“从此,天下动向,皆入我眼。”
他话音落下时,东南方一颗信号灯突然熄灭。
楚红袖猛然抬头,盯着信息墙。
那根代表泉州方向的竹竿,原本挂着一根蓝签,此刻被人抽走,换上了一支红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