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路。”完颜玉低声道,“阴山以北,雪灾属实,但更紧的是,金穗稻已通过走私流入草原,不少部落已试种。可他们不懂轮作,不知防虫,去年收成不足三成。若再无技术支援,明年春荒,必生内乱。”
陈墨沉默片刻,取出腰牌,打开夹层,那枚带金丝纹的稻种静静躺着。
“赵明远能卖种,别人也能。”他摩挲着种皮,“堵不住,不如引。”
完颜玉皱眉:“你真打算输出技术?前有稻种失窃,今又授人以渔?”
“区别在于,从前是偷,现在是换。”陈墨将稻种放回,“我要他们修水利,设农塾,用我们的标准。若敢违约,断援即断粮。”
完颜玉仍疑:“可他们若学成,反噬中原?”
“那就得让他们永远学不完。”陈墨站起身,“技术是活的,我们往前走,他们只能跟着跑。若他们停,我们就断。”
完颜玉默然良久,终点头。
当夜,书房。
柳如烟呈上草案:“技术援助试点章程”初稿,共十二条,限定输出范围、监督机制、违约惩罚。末页附有密令:所有输出稻种,须混入特制纤维,遇水显纹,可通过盐引检测系统追踪流向。
陈墨阅毕,提笔在“监督方式”一栏加注:“派驻农官,须携技枢院日志,每日记录耕作数据,月报直达总管府。”
“另设‘农塾考绩’,凡结业者,须通过算筹与农事双试,方可授匠籍。”他补充,“不识数者,不授技。”
柳如烟记下,低声道:“千机阁已锁定三名逃官,现藏身于北驿道第三驿站,明日午时将换马南下。”
陈墨停笔:“再等一日。等突厥使团离境。”
“若他们趁机逃出关外?”
“那就让他们出关。”陈墨合上草案,“出关后,他们不再是内鬼,而是活饵。我想知道,他们背后是谁在接应。”
柳如烟瞳孔微缩,随即收起文书,退下。
子时,书房仅余一灯。
陈墨取出青铜腰牌,打开夹层,将一枚混入金丝纤维的稻种放入。他合上腰牌,轻叩桌面三下。
地窖方向传来极轻微的“咔”声,火药库机关已重新校准。
他将腰牌收回怀中,目光落在桌角的《坤舆万国全图》上。手指缓缓移向阴山位置,停住。
窗外,一骑自北而来,马鞍侧袋露出半截文书,纸色泛黄,批注笔迹带钩,如刀刻入纸。马未停,直奔总管府西门。
守卫验符放行。
马背上的传令兵跃下,疾步而入,手中密信封口压着一枚狼头印泥。
陈墨接过,未拆。他盯着印泥边缘,那里有一道极细的裂痕,呈放射状,像是被某种金属工具强行开启后又重新封合。
他缓缓将信放在灯下,抽出腰间短刃,挑开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