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朝堂暗流,天异发难
林微登基为帝的第三个月,京城的初春本该是乍暖还寒、生机初显的时节,太和殿内的气氛却比隆冬还要凛冽。
以礼部尚书张敬之为首的前朝遗老,身着一身素色官袍,领着二十余名保守派官员,齐齐跪在大殿中央,额头触地,声音沉痛:“陛下!自您登基以来,天现异象,北方数州突发蝗灾,蝗虫过境,寸草不生,百姓流离失所!此乃上天示警,女子称帝,有违天道,恳请陛下退位让贤,还天下一个太平!”
殿内其余官员噤若寒蝉,低着头不敢作声。他们中有支持林微的新政派,也有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面对张敬之等人以“天意”发难,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林微端坐于龙椅之上,一身明黄帝王冕服衬得她身姿挺拔,眉宇间不见丝毫慌乱。她手中握着一枚白玉镇纸,指尖轻轻摩挲,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跪着的官员:“张尚书,你说蝗灾是上天示警,可有凭据?”
张敬之抬起头,脸上满是痛心疾首之色:“陛下!蝗虫乃天灾,非人力所能抗衡!自上古以来,从未有女子称帝之事,如今您登基未满三月,便遭此大灾,这不是天意是什么?臣等查阅古籍,记载‘牝鸡司晨,天下大乱’,如今蝗灾蔓延,正是印证了此言!”
“一派胡言!”站在百官之首的宇文擎怒喝一声,手中的腰间佩剑微微出鞘,寒光一闪,“蝗灾乃是自然之祸,与陛下登基何干?当年先帝在位时,也曾遭遇水旱之灾,难道也是上天示警?张尚书此举,分明是借天灾煽动人心,意图谋反!”
张敬之脸色一变,连忙叩首道:“镇北王息怒!臣不敢谋反,只是忧心天下苍生,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退位让贤!”
其余保守派官员也纷纷附和:“恳请陛下退位让贤!”
林微的目光渐渐变冷。她知道,这些前朝遗老一直对她女子称帝心怀不满,只是碍于她的功绩和威望,不敢公然反对。如今借着北方蝗灾,终于找到了发难的借口。他们想要的,不仅仅是让她退位,更是要恢复旧制,推翻她推行的新政。
“天意?”林微缓缓站起身,声音清亮而坚定,“朕以为,所谓天意,民心即是天意!朕登基以来,推行新政,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这便是民心所向!至于蝗灾,不过是自然之祸,并非天意示警!若真有天意,那也是考验朕能否带领百姓共度难关,而非让朕退位让贤!”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张尚书,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天下苍生,却在此时煽动官员,制造混乱,阻碍救灾,这就是你所谓的‘忧心苍生’?朕告诉你,退位让贤绝无可能!即日起,朕将亲自统筹救灾事宜,若有谁敢阻挠,以抗旨论处!”
张敬之等人脸色惨白,没想到林微竟然如此强硬,丝毫没有退让之意。他们还想再争辩,却被林微冷冷的目光制止。
“宇文擎!”林微高声喊道。
“臣在!”宇文擎上前一步,躬身领命。
“朕命你为救灾总指挥,率领禁军前往北方数州,协助当地官员组织百姓抵御蝗灾,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确保粮草供应!”
“臣遵旨!”
“苏瑾!”
“臣在!”苏瑾也上前一步。
“朕命你负责筹集救灾粮草和物资,调动全国商行的力量,以最快速度运往北方灾区,不得有误!”
“臣遵旨!”
“其余官员,各司其职,全力配合救灾事宜!若有玩忽职守、推诿扯皮者,严惩不贷!”林微的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官员,语气严厉。
“臣等遵旨!”官员们齐声应道。
张敬之等人见林微已经做出部署,再无发难的机会,只能不甘心地站起身,躬身退到一旁。
退朝后,林微回到御书房,宇文擎和苏瑾紧随其后。
“陛下,张敬之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很可能会在灾区暗中作梗,阻碍救灾。”宇文擎担忧地说道。
林微点了点头:“朕知道。这些人心中只有祖制和权力,根本不顾百姓死活。你在灾区,不仅要组织救灾,还要密切关注张敬之等人的动向,若有异动,立刻镇压。”
“臣明白。”
苏瑾说道:“陛下,筹集粮草和物资之事,臣已经安排下去了。但北方数州受灾严重,粮草需求巨大,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满足。而且,蝗虫蔓延速度极快,若不能尽快遏制,后果不堪设想。”
林微的眉头微微皱起。她知道,蝗灾的危害极大,蝗虫不仅会啃食庄稼,还会传播疾病,若不能及时控制,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难。而且,张敬之等人很可能会利用蝗灾,煽动百姓造反,动摇她的统治。
“普通的救灾方法,恐怕难以快速遏制蝗灾。”林微说道,“朕有一套‘上古治蝗秘术’,可以用来对付蝗虫,你立刻让人按照朕的方法准备物资。”
她所说的“上古治蝗秘术”,其实是现代的治蝗方法。她记得,蝗虫的幼虫(跳蝻)没有飞行能力,是防治的最佳时期;而且蝗虫喜欢栖息在温暖干燥的地方,可以通过深耕土地、灌溉湿润环境来破坏它们的生存条件;还可以制作诱杀剂,利用蝗虫的趋光性和趋味性来诱杀它们。
林微立刻让人拿来纸笔,将治蝗的方法详细写下来,交给苏瑾:“你按照上面的方法,制作诱杀剂和捕蝗工具,尽快运往灾区。同时,传朕旨意,告诉灾区百姓,只要积极参与捕蝗,每捕到一石蝗虫,就奖励半石粮食,鼓励百姓们一起行动。”
苏瑾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虽然不知道这些方法为何能治蝗,但他相信林微的能力,立刻说道:“臣遵旨,这就去安排。”
宇文擎说道:“陛下,您真的要亲自前往灾区吗?灾区条件艰苦,而且可能有危险。”
林微点了点头:“朕必须去。只有亲自到灾区,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安抚百姓,稳定人心。而且,朕要让张敬之等人看看,朕不仅能坐在朝堂上治理国家,还能带领百姓共度难关。”
宇文擎知道林微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改变。他只能说道:“臣陪陛下一起去。”
“好。”林微笑了笑,“我们明日一早就出发。”
第二节 灾区惨状,人心浮动
次日清晨,林微、宇文擎带着一队禁军,踏上了前往北方灾区的路途。
北方数州是大启王朝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如今却遭受到了严重的蝗灾。一路向北,沿途的景象惨不忍睹。田地里的庄稼被蝗虫啃食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村庄里的房屋大多空置,百姓们流离失所,扶老携幼,沿着道路艰难前行,脸上满是饥饿和绝望。
“陛下,您看。”宇文擎指着前方一片被蝗虫啃食过的田地,语气沉重。
田地里,无数只蝗虫正在飞舞、啃食,原本绿油油的麦田,已经变成了一片枯黄。几名老农坐在田埂上,看着自己辛苦种植的庄稼被蝗虫毁坏,忍不住放声痛哭。
林微的心中一阵刺痛。她翻身下马,走到老农身边,轻声安慰道:“老人家,别哭了。朕已经派了人来救灾,一定会帮你们渡过难关的。”
老农抬起头,看到林微身着帝王冕服,身边跟着大批禁军,连忙跪下身:“草民参见陛下!陛下,救救我们吧!这些蝗虫太厉害了,我们的庄稼都被它们啃光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会饿死的!”
其他百姓也纷纷围了过来,跪在地上,恳求林微救命。
林微扶起老农,高声说道:“乡亲们,都起来吧!朕知道你们受苦了。蝗灾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朕已经带来了治蝗的方法和工具,还带来了粮草和物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蝗灾,重建家园!”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朕已经下旨,每捕到一石蝗虫,就奖励半石粮食。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捕蝗,既能消灭蝗虫,又能获得粮食,一举两得!”
百姓们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们虽然对治蝗没有信心,但皇帝亲自来到灾区,还带来了粮草和奖励,让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陛下,我们愿意捕蝗!”一名年轻的村民高声喊道。
“我们也愿意!”其他百姓也纷纷响应。
林微点了点头,让人将带来的捕蝗工具和诱杀剂分发给百姓,同时让禁军士兵教他们如何使用。
捕蝗工具是按照林微的设计制作的,包括捕蝗网、蝗虫陷阱等;诱杀剂则是用麦麸、红糖和一种特殊的草药混合制成的,这种草药是林微根据现代知识,从当地的植物中提取的,能够吸引蝗虫前来进食,而蝗虫食用后会中毒死亡。
百姓们在禁军士兵的指导下,开始积极捕蝗。有的用捕蝗网捕捉飞行的蝗虫,有的在田地里设置陷阱,有的则将诱杀剂撒在蝗虫密集的地方。
林微也亲自加入了捕蝗的队伍。她拿起捕蝗网,和百姓们一起捕捉蝗虫,汗水浸湿了她的帝王冕服,脸上也沾满了泥土,但她丝毫不在意。她的行为,让百姓们深受感动,捕蝗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然而,就在这时,几名身着黑衣的人混入了百姓之中,暗中煽动:“乡亲们,别白费力气了!蝗灾是上天降下来的灾难,是因为女子称帝,触怒了上天!就算我们捕了这些蝗虫,还会有更多的蝗虫来!只有让那个女皇帝退位,上天才能原谅我们,蝗灾才能平息!”
百姓们听到这话,情绪再次变得波动起来。一些人开始犹豫,手中的捕蝗工具也停了下来。
“是谁在妖言惑众?”宇文擎怒喝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他立刻带领几名禁军士兵,朝着那几名黑衣人冲去。
黑衣人见状,想要逃跑,却被禁军士兵拦住。经过一番搏斗,黑衣人被制服。
宇文擎让人将黑衣人带到林微面前,厉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是谁派你们来的?”
黑衣人低着头,一言不发。
林微看着黑衣人,心中已经明白了几分。这些人,很可能是张敬之等人派来的,目的就是煽动百姓,制造混乱,阻碍救灾。
“朕知道你们是谁派来的。”林微冷冷地说道,“但朕劝你们,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你们的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百姓们想要的是安居乐业,而不是跟着你们一起造反。”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朕给你们一个机会,说出幕后指使者,朕可以饶你们不死。否则,格杀勿论!”
黑衣人依旧低着头,没有说话。
宇文擎说道:“陛下,这些人冥顽不灵,不如直接杀了,以儆效尤!”
林微摇了摇头:“不必。把他们关起来,等救灾结束后,再慢慢审问。”
她转身看向百姓,高声说道:“乡亲们,刚才这些人说的都是谣言!蝗灾是自然之祸,与朕称帝无关!朕已经带来了治蝗的方法,而且已经开始见效了。你们看,我们已经捕捉了这么多蝗虫,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一定能战胜蝗灾!”
她指了指旁边堆积如山的蝗虫,百姓们看到确实捕捉了不少蝗虫,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除了。
“陛下说得对!我们继续捕蝗!”
“对!只要能有粮食吃,我们就一直捕!”
百姓们再次投入到捕蝗的队伍中,而且比之前更加积极了。
林微看着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松了口气。她知道,想要稳定人心,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打破谣言,让百姓们相信,蝗灾是可以战胜的。
第三节 治蝗奇术,神话加持
接下来的几日,林微和宇文擎一直留在灾区,组织百姓捕蝗救灾。
在林微的“上古治蝗秘术”指导下,捕蝗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蝗虫的数量越来越少,田地里的庄稼也得到了保护。同时,苏瑾筹集的粮草和物资也陆续运到了灾区,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然而,林微知道,仅仅依靠捕蝗,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蝗灾问题。蝗虫的繁殖能力极强,若不能破坏它们的繁殖环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蝗虫出现。
她决定采用更深层次的治蝗方法。根据现代的农业知识,蝗虫喜欢在干燥、松软的土壤中产卵。因此,她下令让百姓们对受灾的田地进行深耕,将土壤中的蝗虫卵翻到地表,让它们暴露在阳光下暴晒,或者被鸟类啄食。同时,她还让百姓们对田地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破坏蝗虫卵的生存环境。
为了让百姓们相信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林微再次借助了“神话”的力量。她告诉百姓们,这是“女娲娘娘传下的治蝗秘法”,深耕土地可以“破除蝗妖的巢穴”,灌溉农田可以“净化蝗妖的毒气”,能够从根本上消灭蝗虫。
百姓们对女娲娘娘十分敬仰,听到林微这么说,都纷纷按照她的方法去做。他们对受灾的田地进行深耕和灌溉,果然,后续的蝗虫数量明显减少了。
同时,林微还发现,灾区的一些鸟类和青蛙以蝗虫为食。她下令禁止百姓们捕捉这些益鸟和青蛙,并且鼓励百姓们在田地里养殖青蛙,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辅助消灭蝗虫。
这些方法,被林微包装成“上古鸟兽协战之术”,让百姓们更加信服。
在林微的努力下,北方数州的蝗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田地里的庄稼开始恢复生长,百姓们也陆续返回了自己的家园,重建家园。
灾区的百姓们对林微充满了感激,他们纷纷称赞林微是“为民做主的好皇帝”,是“女娲娘娘转世,拯救天下苍生”。
然而,张敬之等人并不甘心。他们得知林微在灾区取得了成效,百姓们对她更加爱戴,心中充满了嫉妒和愤怒。他们决定铤而走险,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
这一日,林微正在灾区的临时营帐中,与宇文擎、苏瑾商议后续的救灾和重建工作。一名禁军士兵匆匆跑了进来,躬身道:“陛下,张敬之大人带着一批官员,来到了灾区,说是来协助陛下救灾。”
林微的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哦?张敬之竟然会来灾区协助救灾?他恐怕没那么好心。宇文擎,你去看看他们的动向,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
“臣遵旨!”宇文擎应道,转身离开了营帐。
没过多久,宇文擎就回来了,脸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张敬之等人并没有去田地里协助捕蝗,而是去了附近的村庄,召集百姓,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林微的心中一沉:“不好!他们一定是在煽动百姓,想要制造混乱!我们立刻过去看看!”
三人立刻带领一队禁军士兵,朝着附近的村庄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