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330章 时空残影,盛世传承

第330章 时空残影,盛世传承(2 / 2)

接下来的几天,林微在苏州城养伤,同时主持江南的善后工作。

她下令:所有被蛊惑参与叛乱的百姓,只要放下武器,认罪悔过,一律既往不咎,并给予粮食和种子,让他们回家耕种;对于叛乱的核心分子,以及杀害新政官员、焚烧抢掠的乱党,一律严惩不贷,斩首示众;苏州、杭州、扬州三地的受损房屋、官府、工坊,由朝廷拨款修复;受灾百姓,减免一年赋税,并发放救济粮和药品。

苏瑾则调动商队,将大量的粮食、布匹、药品、农具等物资运往江南各地,稳定物价,恢复生产。同时,他还组织江南的商贾,投资修建新的工坊和商铺,创造就业机会,让百姓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墨渊则带领镇邪司的人,在江南各地巡查,清除残留的时空残影怨念,为百姓们绘制“静心符”,安抚人心。

林微的伤势,在解毒丹和神印力量的滋养下,渐渐好转。她不顾身体虚弱,亲自前往江南各地视察,与百姓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诉求,宣传新政的好处。

在苏州城外的农庄,林微遇到了一位曾参与叛乱的老农。老农看到林微,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陛下,臣有罪!臣被那些妖影蛊惑,一时糊涂,参与了叛乱,还冲撞了新政监察院,求陛下责罚!”

林微扶起老农,温和地说道:“老人家,起来吧。朕知道,你是被时空残影蛊惑,并非本意。这些年,新政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你也是受益者,只是一时糊涂才会犯错。只要你真心悔过,以后好好耕种,支持新政,朕就原谅你。”

老农感动得热泪盈眶:“陛下仁慈!陛下的新政是真的好,让我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孩子还能上学。都是那些妖影害人,让我鬼迷心窍。以后,我一定好好支持新政,为陛下祈福!”

林微看着老农真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慨。百姓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旧制”或“新制”,而是安稳的生活,富足的日子。只要新政能一直为百姓谋福祉,百姓就会一直支持新政,任何蛊惑和叛乱,都无法动摇这坚实的根基。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江南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叛乱被平定,物价恢复正常,百姓们重返家园,恢复了生产和生活。时空裂隙带来的恐慌,也在林微和众臣的努力下,渐渐消散。

然而,林微心中清楚,时空裂隙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暴露了王朝盛世之下的一个隐患:虽然新政已推行二十余载,但仍有部分人对旧制心存怀念,对女子称帝心存芥蒂,一旦遇到外部诱因,就容易被蛊惑,引发动乱。而且,她身为穿越者,带来的“时空异常”,可能还会引发类似的危机。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隐患,林微决定,在江南推行两项新的“上古秘术”:

一是“民心教化术”——这是林微将现代传播学和心理学知识包装而成,通过在各地设立“教化馆”,由太学院学子担任教化官,向百姓宣讲新政的好处、王朝的历史、帝王的责任,以及“男女平等”“变革求新”的理念,从思想上消除百姓对旧制的怀念和对女子称帝的偏见。

二是“时空稳固术”——结合神印、水脉令的力量和现代时空观,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上古时空节点,设立“镇魂塔”,用玄铁和桃木打造,刻上镇邪符文,稳定时空,防止再次出现时空裂隙。

这两项新政策的推行,得到了江南百姓的广泛支持。百姓们通过“教化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政的好处和王朝的繁荣来之不易,对林微和新政的认同感更强了;而“镇魂塔”的修建,也让百姓们感到安心,认为这是王朝稳固、盛世永续的象征。

江南的危机解除后,林微率领众臣返回京城。

京城的局势,在太子宇文轩的主持下,稳定如常。太子不仅坚守了新政,还妥善处理了几起保守派余孽趁机制造的小骚乱,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

林微回到京城后,对太子的表现大加赞赏,并下旨:“太子宇文轩,贤明睿智,沉稳果断,监国期间,坚守新政,稳定朝纲,安抚百姓,功绩卓着。即日起,太子参与朝政,协助朕处理国家大事,为日后继承帝位做准备。”

这道旨意,意味着太子正式成为林微的副手,王朝的权力传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时光荏苒,又是五年过去。

永熙二十五载,林微登基为帝的第十个年头。

这五年,王朝的盛世持续繁荣,甚至达到了新的巅峰。

“民心教化术”成效显着,百姓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女平等”“变革求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不仅太学院有女子学子,朝堂上也有了女性官员,各地的女工匠、女商人、女医者,屡见不鲜,女子再也不是男子的附属品,而是能为王朝发展贡献力量的重要成员。

“时空稳固术”也发挥了作用,全国范围内的上古时空节点都被“镇魂塔”封印,再也没有出现过时空裂隙,百姓们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担心被诡异异象蛊惑。

“水火动力机”已在全国普及,不仅用于冶铁、灌溉、磨面,还被应用于造船和交通运输。林微主持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新渠”,使用了“水火动力机”驱动的闸门和漕船,运输效率提升了十倍,江南的粮食和物资,能够快速运往京城和北方各地,彻底解决了“南粮北运”的难题。

太学院培养的学子,已经遍布各行各业,成为王朝的栋梁之才。算学馆学子制定的“全国赋税统计法”,让国库收支更加清晰透明;农学馆学子培育的“超级水稻”,亩产突破千斤,让大胤彻底告别了粮食短缺;医学馆学子编写的《本草新注》,收录了数千种药材和药方,大大提升了王朝的医疗水平;法学馆学子制定的《大胤律法典》,让王朝的法律更加完善,量刑更加公正。

这一日,是林微的四十寿辰。朝廷并未大办寿宴,只是在皇宫内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家宴,邀请了宇文擎、苏瑾、墨渊、仁孝皇太后、太子宇文轩,以及几位年迈的宗室长老。

家宴上,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寻常的家常菜,却充满了温馨祥和的气氛。

“阿微,祝你生辰快乐。”宇文擎举起酒杯,眼中满是爱意,“这十年,你辛苦了。是你,让大胤成为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天下百姓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林微举起酒杯,与宇文擎对视一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没有你,没有苏瑾,没有墨渊,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不可能做到这一切。”

苏瑾也举起酒杯:“陛下,臣敬您一杯。您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帝王,更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开拓者。是您,打破了旧制的束缚,开创了新的时代,让大胤的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

墨渊说道:“陛下,臣也敬您一杯。您用神印和水脉令的力量,守护了王朝的安宁,平定了混沌、沙魔、时空裂隙等危机,是百姓们心中的守护神。”

太子宇文轩站起身,端起酒杯,向林微行跪拜之礼:“儿臣敬母后一杯。母后是儿臣的榜样,儿臣定当以母后为楷模,勤勉政事,推行新政,守护好这万里江山,传承好这盛世华章。”

林微扶起太子,眼中满是欣慰:“轩儿,你已经长大了,也越来越优秀了。这万里江山,迟早是你的。母后只希望你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百姓福祉为重,坚守新政,勇于变革,顺应时代潮流,这样才能让盛世永续。”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太子坚定地说道。

家宴在温馨祥和的气氛中结束。饭后,林微和宇文擎并肩漫步在皇宫的御花园里。

夜色渐深,繁星点点,月光皎洁,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温柔的轮廓。

“阿微,你看,这万里江山,太平盛世,都是你一手创造的。”宇文擎握住林微的手,轻声说道,“如今,太子已经长大成人,能够独当一面,朝中大臣同心同德,百姓安居乐业,四海臣服,你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林微笑了笑:“是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我还有一个愿望,想要实现。”

“什么愿望?”宇文擎问道。

“我想编写一部《盛世大典》。”林微说道,“将这二十余载推行新政的经验、各种‘上古秘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王朝的法律制度、科技成果、文化教育、农业工商等一切,都记录下来,传给后人。让后人知道,如何才能开创盛世,如何才能守护盛世,如何才能让王朝永续繁荣。”

宇文擎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好主意。有了这部《盛世大典》,后人就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继续前行,让大胤的盛世,延续千年万年。”

林微看着远处的星空,眼中满是憧憬:“我还想,派遣使者,前往更远的西方、非洲、美洲,传播大胤的文化和技术,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促进世界的交流和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都能像大胤一样,迎来太平盛世。”

宇文擎紧紧握住她的手:“无论你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我们一起,把这个愿望变成现实。”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

接下来的几年,林微开始主持编写《盛世大典》。她召集了太学院的顶尖学子、朝中的资深官员、各地的能工巧匠,组成了庞大的编写团队,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百万字的巨着。

《盛世大典》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农业、工商、法律、军事、外交、民生、生态等十二卷,详细记录了大胤王朝的各项制度、政策、技术和经验,其中既有林微从现代带来的知识(包装成上古秘术),也有王朝官员和百姓在实践中总结的智慧,是一部集大成的盛世宝典。

林微下旨,将《盛世大典》印刷千万册,发放到全国各州府、各县、各学堂、各工坊,让所有百姓都能学习和借鉴。同时,她派遣了十支庞大的使团,携带《盛世大典》和大量的粮食种子、农具、药材、丝绸、瓷器等物资,前往世界各地,传播大胤的文化和技术,开展外交和贸易。

这些使团,有的抵达了欧洲,与当时的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有的抵达了非洲,与埃及、努比亚等国家开展了贸易;有的抵达了美洲,与当地的印第安部落进行了交流;还有的抵达了大洋洲,发现了新的大陆。

大胤王朝的文化和技术,如同种子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而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技术,也通过使团,传入了大胤,促进了大胤王朝的进一步发展。

永熙三十载,林微登基为帝的第十五个年头。

太子宇文轩已经年满二十,不仅熟悉朝政,而且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和改革精神。他在林微的支持下,推出了“海外拓殖计划”,组织百姓前往海外新发现的大陆,建立殖民地,传播大胤的文化和技术,同时开发当地的资源,促进王朝的经济发展。

这一年,林微在太极殿举行了禅让大典,将帝位传给太子宇文轩,自己则与宇文擎一起,退居后宫,尊为“圣神皇太后”。

禅让大典上,太子宇文轩跪在林微面前,含泪说道:“母后,儿臣定当不负母后所托,不负天下百姓所望,坚守新政,勇于变革,守护好这万里江山,传承好这盛世华章,让大胤的盛世,延续千年万年!”

林微扶起太子,眼中满是欣慰:“轩儿,母后相信你。记住,帝王之道,在于民心;盛世之基,在于利民。只要你始终以百姓福祉为重,顺应时代潮流,就一定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百官和百姓们,看着禅让的一幕,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圣神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震天动地,回荡在皇宫之中,回荡在京城之中,回荡在大胤王朝的每一寸土地上。

退居后宫后,林微和宇文擎过上了相对清闲的生活。他们不再处理繁琐的朝政,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家人,游历天下。

他们曾前往江南,看到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如今已成为世界级的商业中心,百姓们丰衣足食,笑容满面;他们曾前往西域,看到西域都护府内,各族百姓和睦相处,贸易繁荣,文化交融;他们曾前往漠北,看到草原上的牧民,不再逐水草而居,而是定居下来,学习中原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们还曾前往海外殖民地,看到大胤的百姓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土地,建立起一座座繁荣的城镇。

每到一处,百姓们都会自发地前来迎接他们,向他们跪拜行礼,感谢他们带来的太平盛世。林微和宇文擎总是温和地扶起百姓,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

这一日,林微和宇文擎回到了京郊的永宁农庄。这里是他们退居幕后时居住的地方,如今依旧保存完好,田地里种满了粮食和蔬菜,院子里的葡萄架依旧枝繁叶茂。

两人坐在葡萄架下,看着远处田埂上嬉戏的孩童,看着田地里劳作的百姓,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心中满是宁静和幸福。

“阿微,你看,这就是我们一生守护的盛世。”宇文擎握住林微的手,眼中满是骄傲和满足,“如今,太子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王朝的盛世正在延续,我们终于可以安心了。”

林微笑了笑,眼中满是欣慰:“是啊,我们终于可以安心了。回想当年,初穿来时,我只是一个在侯府苟延残喘的假千金,受尽欺凌,只想好好活下去。没想到,一路走来,竟然能经历这么多,能为这万里江山,为这天下百姓,做这么多事。”

她顿了顿,轻声问道:“宇文擎,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宫宴上见面吗?我被迫表演才艺,一曲《赤伶》惊艳四座,而你,是当时唯一没有对我露出轻视目光的人。那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会有今天?”

宇文擎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温柔:“我从未想过。但我知道,从看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你吸引了。你的智慧、你的勇气、你的善良、你的坚韧,都让我着迷。能与你并肩,守护这万里江山,见证这太平盛世,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林微靠在他的肩上,感受着他温暖的怀抱和有力的心跳,心中满是幸福:“宇文擎,谢谢你。谢谢你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定地支持我;谢谢你理解我、包容我、爱护我,让我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傻瓜,谢什么。”宇文擎紧紧抱住她,“我们是夫妻,是战友,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无论过去、现在、未来,我都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不离不弃。”

晚风拂过,葡萄架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如同在诉说着他们的传奇,诉说着大胤王朝的盛世华章。

远处的天空,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将一切都染上了温暖的色彩。这万里江山,太平盛世,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

林微知道,她的传奇已经结束,但大胤王朝的传奇,还在继续。她和宇文擎用一生守护的盛世,将会在太子宇文轩的手中,在一代又一代大胤人的手中,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她闭上眼睛,嘴角带着满足的微笑。这一世,她没有白来。她从一个穿越而来的弃女,成长为一代女帝,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让文明之火熊熊燃烧。

这,就是她的宿命,也是她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