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246章 榜下风波,密信惊魂

第246章 榜下风波,密信惊魂(2 / 2)

第四节 宫城急报,边防告急

林微和周廉匆匆赶到皇宫,向皇上禀报了密信的事情。皇上看完密信,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气得浑身发抖:“魏庸!这个逆贼!朕待他不薄,他竟然勾结北狄,通敌叛国,想要颠覆我大胤江山!真是罪该万死!”

“皇上息怒,”林微躬身道,“当务之急,是尽快加强雁门关的防御,抓获魏庸安排的内应,同时查明朝中魏庸的同党,防止他们发动叛乱。”

皇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传朕旨意!立刻派快马前往雁门关,通知守将加强防御,严密排查城内的内应,若有可疑之人,立刻抓捕!另外,任命宇文擎为兵马大元帅,全权负责抵御北狄的进攻,务必守住雁门关!”

“是!”旁边的太监立刻应声,匆匆跑去传旨。

皇上又道:“周廉,朕任命你为御史中丞,负责查明朝中魏庸的同党,无论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贷!”

“臣遵旨!”周廉躬身行礼。

皇上看向林微,语气凝重:“护国夫人,京城的安全,就交给你了。魏庸党羽众多,很可能会在京城发动叛乱,你要加强王府和皇宫的防御,保护好朕和皇室宗亲的安全。”

“臣妇遵旨!”林微躬身行礼,“皇上放心,臣妇一定会竭尽全力,守护京城的安全。”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慌张:“皇上,不好了!雁门关守将派人送来加急战报,北狄铁骑已经提前发动进攻,现在正在猛攻雁门关,城门即将被攻破!”

皇上脸色一变:“什么?北狄竟然提前发动进攻了?”

林微心中也一沉,她没想到,北狄竟然会提前进攻,比密信中约定的时间早了一天。这意味着,宇文擎可能还没有收到她的书信,雁门关的守将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皇上,情况危急,”林微沉声道,“臣妇恳请皇上,允许臣妇调动京城的禁军,前往雁门关支援宇文擎王爷!”

皇上摇摇头:“不行!京城是国家的根本,若禁军调离,魏庸的党羽发动叛乱,后果不堪设想!而且,雁门关距离京城遥远,禁军就算赶过去,也可能来不及了。”

“那怎么办?”林微焦急地说,“难道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雁门关被北狄攻破吗?”

就在这时,又一名太监跑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喜色:“皇上,镇北王派人送来战报!北狄铁骑进攻雁门关时,镇北王已经率领大军赶到,与守将合力抵御,成功击退了北狄的第一次进攻!镇北王还说,他已经抓获了魏庸安排的内应,查明了魏庸与北狄勾结的更多证据,不日便会班师回朝,向皇上复命!”

皇上和林微心中一喜,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宇文擎果然不负众望,及时赶到雁门关,击退了北狄的进攻,还抓获了内应!

“好!好!好!”皇上连说三个“好”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宇文擎真是我大胤的守护神!有他在,朕就放心了!”

林微也松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对宇文擎的敬佩和担忧。虽然宇文擎击退了北狄的第一次进攻,但北狄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接下来的战斗,必定会更加惨烈。她只希望宇文擎能平安无事,早日击退北狄,班师回朝。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进宫,神色慌张:“皇上,夫人,不好了!魏庸率领着一群家丁和党羽,在宫外发动叛乱,声称要‘清君侧’,废除科举制,拥立魏氏宗亲为帝!现在,他们已经攻破了宫门,正在朝着太和殿赶来!”

皇上脸色大变:“什么?魏庸竟然真的发动叛乱了!”

林微心中一凛,魏庸果然狗急跳墙,在得知密信败露、北狄进攻失利后,提前发动了叛乱!

“皇上,快走!”林微立刻扶住皇上,“臣妇已经让李威率领精锐部队守住太和殿,我们先前往后宫的安全区域躲避,等叛乱平息后再出来!”

皇上点点头,在林微和侍卫的护送下,匆匆前往后宫。

林微安排好皇上和皇室宗亲后,立刻赶到太和殿。此时,太和殿外已经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李威率领着精锐部队,与魏庸的党羽展开了殊死搏斗。魏庸的党羽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乌合之众,战斗力远不如李威的精锐部队。但魏庸手中有一支精锐的私兵,战斗力极强,李威的部队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夫人,魏庸的私兵太厉害了,我们快要抵挡不住了!”李威大喊道,身上已经多处受伤。

林微心中一沉,她知道,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她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她自制的“火药包”——这是她根据现代火药配方,用硝石、硫磺、木炭混合制成的,威力巨大。

“李将军,让你的人退后!”林微大喊道。

李威立刻下令,让士兵们后退。林微点燃火药包,朝着魏庸的私兵扔了过去。

“轰隆!”一声巨响,火药包在魏庸的私兵中爆炸,火光冲天,烟尘弥漫。魏庸的私兵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惨重,剩下的人也吓得魂飞魄散,战斗力大减。

“杀!”李威抓住机会,率领士兵们发起猛攻,朝着魏庸的党羽冲去。

魏庸看着被炸死炸伤的私兵,脸色铁青,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这……这是什么妖法?”

林微冷笑一声,没有理会他,继续指挥士兵们战斗。在火药包的威慑下,魏庸的党羽渐渐失去了抵抗力,纷纷溃败。

最终,魏庸的叛乱被成功平定。魏庸被士兵们擒获,他的党羽要么被斩杀,要么被俘虏,无一漏网。

林微站在太和殿外,看着满地的尸体和血迹,心中松了一口气。这场叛乱,虽然来得突然,但最终还是被成功镇压了。魏庸被擒,他的同党被肃清,朝中的隐患终于被消除了。

第五节 朝堂对峙,铁证如山

叛乱平息后,皇上从后宫走出,看着被擒获的魏庸,脸色铁青,眼神冰冷:“魏庸,你可知罪?”

魏庸被押跪在地上,头发凌乱,衣衫不整,脸上满是灰尘和血迹。但他依旧不肯低头,抬起头,眼神凶狠地看着皇上:“罪?我何罪之有?我勾结北狄,发动叛乱,都是为了大胤!皇上昏庸无能,重用妇人,推行歪门邪道的科举制,搞得民不聊生,朝堂混乱!我这是在清君侧,拨乱反正!”

“放肆!”皇上气得浑身发抖,“你勾结北狄,通敌叛国,引狼入室,想要颠覆我大胤江山,还敢狡辩!朕待你不薄,你却如此恩将仇报,真是狼子野心!”

林微上前一步,手中拿着从魏明考卷中找到的密信,以及从魏庸府中搜出的其他证据——包括他与北狄往来的书信、北狄赐予他的狼头玉佩、以及他招募私兵、囤积粮草的账本。

“魏庸,你还想狡辩吗?”林微将证据扔在魏庸面前,“这些都是你通敌叛国、发动叛乱的铁证!你与北狄勾结,约定进攻雁门关,你安排内应打开城门;你在朝中培养党羽,招募私兵,囤积粮草,伺机发动叛乱,想要拥立魏氏宗亲为帝!这些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魏庸看着地上的证据,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这些证据足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再狡辩也无济于事。

“哈哈哈……”魏庸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凄厉,“没错!我就是勾结北狄了!我就是要发动叛乱了!我魏家世代为相,权倾朝野,凭什么要屈居人下?凭什么要让一个妇人在朝堂上指手画脚?我就是要夺取皇位,建立魏氏王朝!只可惜,我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宇文擎会这么快赶到雁门关,没有算到你林微会有这么多妖法!”

皇上看着魏庸,眼中充满了厌恶:“你这个逆贼,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传朕旨意!将魏庸及其同党,全部押入天牢,严刑审问,查明所有真相后,凌迟处死,诛灭九族!”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魏庸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磕头求饶,但皇上已经转身离去,不再理会他。

士兵们立刻上前,将魏庸及其同党押入天牢。

朝堂之上,所有大臣都沉默不语。他们看着地上的证据,心中充满了震惊和后怕。他们没想到,魏庸竟然如此胆大包天,通敌叛国,发动叛乱。若不是林微及时发现密信,若不是宇文擎及时赶到雁门关,若不是叛乱被成功镇压,大胤恐怕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皇上回到龙椅上,目光扫过众臣,沉声道:“魏庸叛乱,虽已平定,但此事也给朕敲响了警钟。朝堂之上,还有不少隐患,必须彻底肃清。从今往后,朕将大力推行科举制,广纳贤才,净化朝堂风气。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严防北狄入侵。凡有通敌叛国、图谋不轨者,无论身份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道,躬身行礼。

皇上看向林微,语气温和:“护国夫人,此次平定叛乱、挫败魏庸的阴谋,你立下了大功。朕决定,正式册封你为‘女官之首’,执掌科举、农桑、商路等新政事务,在朝堂上拥有与丞相同等的议事权。从今往后,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国政,辅佐朕治理天下。”

林微心中一喜,躬身行礼:“臣妇谢皇上恩典!臣妇定不负皇上的信任,竭尽全力,辅佐皇上治理天下,开创盛世华章!”

这一刻,林微知道,她的女官之路,终于正式开启了。她从一个侯府的假千金,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大胤朝第一位拥有与丞相同等议事权的女官,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她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阻碍在等着她。她必须更加努力,更加谨慎,才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目标,守护好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第六节 边报传捷,新政扬帆

魏庸叛乱被平定,通敌叛国的罪行被公之于众后,京城百姓拍手称快,纷纷称赞皇上英明、林微睿智、宇文擎英勇。科举制的推行更加顺利,各地的寒门学子纷纷报名应试,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沈砚、赵烈等科举选拔出的人才,也开始在各自的岗位上大展拳脚。沈砚的“分田均赋”之策,在京城及周边三州试点推行后,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支持。朝廷将公田和没收的叛乱贵族的土地,分给了无地、少地的百姓,同时改革赋税制度,按土地多少征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短短一个月,试点地区的百姓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

赵烈的“边防改良”之策,也在边境得到了有效推行。他协助宇文擎,整合了边境的军队,集中兵力防守关键地段;修建了粮仓和驿站,改善了粮草运输条件;改良了防御工事,修建了烽火台和护城河;招募流民和猎户,组建了“边民军”,增强了边境的防御力量。

边境传来捷报,宇文擎率领大军,在雁门关与北狄展开了多次激战,凭借着改良后的防御工事和“边民军”的支援,成功击退了北狄的多次进攻,斩杀北狄士兵上万,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北狄损失惨重,被迫撤退,边境终于恢复了平静。

宇文擎班师回朝的那一天,京城百姓夹道欢迎。宇文擎一身戎装,骑在战马上,神色坚毅,英气逼人。林微站在城门口,看着凯旋而归的宇文擎,眼中充满了爱慕与欣慰。

宇文擎看到林微,勒住战马,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她身边,轻轻拥住她:“微微,我回来了。”

“欢迎回来,”林微靠在他的怀里,轻声道,“你辛苦了。”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

宇文擎回到京城后,立刻前往皇宫,向皇上复命。皇上对宇文擎大加赞赏,册封他为“镇国公”,赏赐黄金万两,良田千亩,同时赐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可随时调动军队,抵御外敌入侵。

朝堂之上,林微作为“女官之首”,与宇文擎、周廉、苏瑾等人并肩作战,大力推行新政。除了“分田均赋”和“边防改良”,林微还提出了“兴办学堂”“改良农具”“发展手工业”等一系列新政。

“兴办学堂”之策,旨在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读书识字。朝廷在各地修建学堂,聘请有学识的先生任教,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免除学费,提供笔墨纸砚。这一政策,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支持,各地的学堂纷纷建立,入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改良农具”之策,是林微将现代的农具设计理念,融入到这个时代的农具中,改良了犁、耙、镰刀等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她还推广了新的耕作技术,如轮作、施肥、灌溉等,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发展手工业”之策,是鼓励百姓发展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同时打通国内外的贸易通道,将手工业产品销往各地,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苏瑾的商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南方的丝绸、瓷器,北方的皮毛、铁器,销往周边国家,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新政的推行,让大胤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边境安宁,朝堂清明。林微的声望也越来越高,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也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林微并没有丝毫骄傲自满。她知道,新政的推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阻碍。各地的贵族豪强,对新政依旧存在抵触情绪,暗中使绊子;周边的国家,对大胤的崛起也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侵略;朝堂之上,虽然魏庸的党羽被肃清,但还有一些保守派大臣,对新政和林微的女官身份存在质疑。

但林微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入侯府、任人欺凌的假千金了。她现在是大胤朝的“女官之首”,是皇上倚重的重臣,是百姓爱戴的贤良。她有宇文擎的支持,有苏瑾的助力,有沈砚、赵烈等寒门学子的拥护,还有凤佩的神话助力。她有信心,有能力,克服所有的挑战和阻碍,将新政推行到底,让大胤朝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