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138章 蝗灾骤起,青凰除厄

第138章 蝗灾骤起,青凰除厄(2 / 2)

随着术士的死亡,剩下的邪蝗失去了操控,纷纷落地死亡。林微松了口气,体力不支,差点摔倒。宇文擎和苏瑾见状,立刻冲过来,扶住她。“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宇文擎满脸担忧地问道,拿出手帕,轻轻擦去她嘴角的血迹。

“我没事,只是有点累。”林微笑着说,“邪蝗已经被消灭了,再也不用担心蝗灾扩散了。”

李家庄的百姓们看到青凰虚影战胜了邪蝗,都纷纷跪地磕头,高呼:“青凰圣女保佑!林大人万岁!”

林微扶起百姓们,轻声道:“大家快起来,蝗灾很快就要平定了,我们现在就去分发种子和农具,重新耕种田地,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迎来丰收。”

百姓们欢呼起来,跟着林微、宇文擎和苏瑾,返回田间,继续治蝗和耕种。苏瑾让人将带来的种子和农具分发给每户百姓,林微则亲自指导大家如何播种耐旱的麦种,如何防治剩下的少量蝗虫。

接下来的几日,林微一行人在通州周边的州县巡查,用青凰之力销毁蝗虫巢穴,指导百姓治蝗和耕种。苏瑾从江南和京中调来的粮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饥饿,治蝗和耕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那些之前散播谣言的人,看到林微真的平定了蝗灾,还为百姓分发粮食和种子,都感到羞愧不已,纷纷主动向官府认错。李明也趁机在通州城内贴出告示,澄清谣言,宣扬新政的好处,百姓们对新政的支持度越来越高。

五日之后,通州及周边州县的蝗灾终于被彻底平定。田间重新种上了耐旱的麦种,嫩绿的禾苗从土壤中钻出来,充满了生机。百姓们纷纷回到自己的家中,开始了新的生活,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林微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欣慰。宇文擎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辛苦了,你成功了。”

林微笑着点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再辛苦也值得。”

苏瑾也走过来,笑着道:“京城传来消息,陛下得知蝗灾平定,非常高兴,下旨表彰你,还让你尽快回京,商议在全国推广‘除蝗三策’和耐旱作物的事宜。另外,王大人的门生也被抓住了,他供出背后还有几个勋贵撑腰,陛下已经下令彻查,相信很快就能把他们全部绳之以法。”

林微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好,我们明日就回京。江南和通州的新政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我们要让新政在全国推行,让大靖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像这里一样,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田间的禾苗上,也洒在林微、宇文擎和苏瑾的身上。他们并肩站在田埂上,望着远方的炊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林微知道,推行新政的道路依旧漫长,还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和挑战,但只要有宇文擎、苏瑾、青禾这些人的支持,有天下百姓的信任,有手中的青凰之力,她就无所畏惧,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大靖迎来真正的盛世华章。

第四节 京城清算,新政推广

回京的那日,京城百姓夹道相迎,比上次林微从江南回来时更加热闹。百姓们手中拿着鲜花、锦旗,高呼“林大人英明”,街道两旁的商号也纷纷挂出鞭炮,庆祝蝗灾平定,新政顺利推行。

林微骑着踏雪,微笑着向百姓们挥手致意。她能清晰地感受到百姓们的真诚与爱戴,心中更加坚定了推行新政的决心——这份信任,她不能辜负。

抵达皇宫后,新帝宇文轩早已在太和殿等候。看到林微进来,宇文轩立刻从龙椅上走下来,快步上前:“林大人,你可算回来了!蝗灾平定,百姓安居,你立了大功!”

“陛下谬赞,这都是陛下英明决策,以及百姓和众臣齐心协力的结果。”林微跪地行礼。

“快起来!”宇文轩扶起她,“朕已经下旨,彻查勾结术士、散播谣言、阻挠新政的勋贵,目前已经抓获了五人,包括前吏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剩下的人也在追捕中。朕召你回来,是想让你主持在全国推广‘除蝗三策’和耐旱作物的事宜,另外,朕还想让你再推行几项新政,你可有什么想法?”

林微心中一喜,立刻道:“陛下圣明!臣妇有几个提议:第一,在全国各州府设立‘常平仓’,丰年时收购粮食储存,荒年时低价出售,防止粮价暴涨暴跌,避免再出现囤积粮食的情况;第二,推广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比如曲辕犁和筒车(包装成“青凰便民器”),提高粮食产量;第三,设立‘劝农司’,专门负责指导百姓耕种、防治病虫害,以及推广耐旱、高产作物。”

宇文轩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朕任命你为劝农司总管,兼任新政推行使,全权负责这些事宜,所需的人力、物力,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

“臣妇遵旨!”林微跪地谢恩。

散朝后,宇文丞相留住了林微和宇文擎。“林大人,这次蝗灾平定,你不仅解决了天灾,还揪出了背后的奸人,新政的根基更加稳固了。”宇文丞相道,“只是那些被抓获的勋贵,背后牵扯甚广,有些还是开国功臣之后,处置起来需要谨慎,以免引起朝堂动荡。”

“丞相所言极是。”林微点头,“臣妇认为,处置这些人,要依法办事,罪有应得者严惩不贷,但也不能牵连无辜。对于他们的家人,若是没有参与谋反和阻挠新政,可贬为庶民,不予追究;对于那些主动认错、捐粮捐物支持新政的,可从轻发落。这样既能震慑其他人,又能避免引起太大的动荡。”

宇文擎也道:“父亲,我会让兵部加强京城的防卫,同时派人安抚那些勋贵的族人,防止他们暗中作乱。另外,对于追捕到的残余奸人,会严刑审讯,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宇文丞相满意地点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林大人,推广新政和劝农司的事情,若是遇到阻力,尽管告诉老夫,老夫会在朝堂上支持你。”

“多谢丞相!”林微感激地说。

接下来的几日,林微开始忙碌起来。她首先在御史台设立了劝农司的临时办公点,挑选了一批懂农事、有责任心的官员和寒门子弟加入劝农司。苏瑾则按照林微的要求,让人打造了一批曲辕犁和筒车的样品,送到劝农司,供官员们学习和推广。

为了让各州府的官员掌握“除蝗三策”和新式农具的使用方法,林微在京城举办了一场培训班,召集各州府的农业官员前来学习。培训班上,林微亲自讲解“除蝗三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还让工匠演示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将这些现代技术包装成“青凰圣女传下的便民之法”,让官员们更容易接受和推广。

可培训班刚举办到第二天,就出了问题。几名来自西北州县的官员,联合起来向林微提出抗议:“林大人,这些所谓的‘青凰便民之法’太过怪异,我们西北的土地贫瘠,恐怕不适合使用曲辕犁和筒车。而且‘除蝗三策’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州县根本负担不起,还请大人收回成命,让我们按照旧法行事。”

林微知道,这些官员要么是思想保守,要么是受到了当地勋贵的指使,故意刁难。她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说:“各位大人,我知道你们担心不适用和耗费人力物力。但曲辕犁比传统犁具更省力,能深耕土壤,适合各种土地;筒车能自动引水灌溉,节省人力,尤其适合西北干旱地区。至于‘除蝗三策’,看起来耗费人力,但能从根源上消灭蝗虫,避免蝗灾再次发生,长远来看,反而能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

她顿了顿,又道:“这样吧,我会让劝农司的官员,带着农具样品和治蝗物资,随各位大人返回西北,亲自指导百姓使用。若是试用后真的不适用,我们再另行商议办法。至于人力物力,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绝不会让州县独自承担。”

几名官员没想到林微会如此安排,一时语塞,只能点头同意:“既然大人如此安排,我们就暂且一试。若是真的有效,我们自然会全力推广。”

林微知道,口说无凭,只有让百姓和官员们看到实际效果,他们才会真正信服。她立刻安排劝农司的官员,分成几组,跟随各州府的官员返回州县,指导百姓使用新式农具和“除蝗三策”。

与此同时,宇文擎也顺利抓获了所有参与阻挠新政的残余奸人,包括几个隐藏在宫中的太监和宫女。经过审讯,得知这些人都是三皇子的余党,暗中受江南漏网的谋士张先生指使,想借着蝗灾和权贵的力量,推翻新政,拥立三皇子的幼子为帝。

林微得知消息后,心中一沉。没想到张先生竟然还活着,而且还在暗中策划阴谋。她立刻对宇文擎道:“张先生在江南经营多年,势力不小,而且还与越国暗中勾结,必须尽快将他抓获,否则后患无穷。你能不能派一支精锐骑兵,随我前往江南,抓捕张先生?”

宇文擎犹豫了一下,道:“江南刚平定,确实需要尽快清除张先生这个隐患。只是你刚回京,还有劝农司和新政推广的事情要处理,若是你离开,恐怕会影响进度。不如我亲自带队前往江南,抓捕张先生,你留在京城主持大局?”

林微想了想,觉得宇文擎说得有道理。新政推广刚刚开始,她确实不能离开京城。“好,那就拜托你了。”她道,“张先生狡猾多端,而且可能还有黑巫术相助,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带上一些懂得对付邪术的道士(之前在通州收服的、反对黑巫术的道士),若是遇到危险,立刻用传信符通知我,我会立刻赶来支援。”

“我知道了。”宇文擎点头,“我明日一早就出发,争取尽快抓获张先生,平定江南的残余隐患。”

当晚,林微来到宇文擎的王府,为他收拾行囊。她将青凰玉佩的一块碎片(之前与术士打斗时碎裂,仍有微弱的青凰之力)交给宇文擎:“这个你带在身上,能抵挡一些邪气,保护你的安全。到了江南,若是遇到用黑巫术的人,就用这个对付他们。”

宇文擎接过碎片,紧紧握住林微的手:“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回来。京城的事情,还有你自己,都要多加小心。若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硬扛,等我回来。”

“我会的。”林微笑着点头,眼中却满是不舍。

第二日清晨,宇文擎带着五千精锐骑兵和几名道士,朝着江南的方向疾驰而去。林微站在城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野中,心中暗暗祈祷他能平安归来,顺利抓获张先生。

宇文擎离开后,林微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新政推广和劝农司的工作上。她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文,接待来自各州府的官员,解答他们关于新政和农事的问题,还要亲自去京郊的田间,查看新式农具的使用情况和麦种的生长情况。

青禾看着林微日渐疲惫,心疼地说:“小姐,你每天都这么忙,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身体会吃不消的。不如我帮你处理一些公文,你稍微休息一下吧。”

“没事,我还撑得住。”林微笑着说,“新政推广是大事,不能有丝毫马虎。等各州府都顺利推行了新政,百姓们都能丰收,我再休息也不迟。”

就在这时,劝农司的官员送来一个好消息:“林大人,西北传来消息,曲辕犁和筒车在西北试用成功了!百姓们用曲辕犁耕种,比以前省力了很多,耕地的速度也快了不少;筒车解决了西北干旱缺水的问题,田里的庄稼长得比以前好太多了!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非常高兴,还特意写了感谢信,请求朝廷多送一些新式农具过去!”

林微心中大喜,这是新政推广以来的第一个好消息,对其他州县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她立刻让人将西北的经验整理成册,发送到全国各州府,鼓励他们尽快推广新式农具和耕作技术。

紧接着,其他州县也纷纷传来好消息:江南的早稻丰收,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三成;华北地区用“除蝗三策”清除了潜在的蝗虫巢穴,没有发生蝗灾;西南地区的百姓学会了种植耐旱的玉米,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消息传到京城,宇文轩非常高兴,下旨表彰了劝农司和各州府的官员,还让林微在朝堂上讲解新政推广的经验。朝堂上的老臣们,看到新政确实给百姓带来了实惠,国家的粮食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对新政的态度也渐渐转变,不再一味反对,反而开始主动支持林微推行新政。

林微站在朝堂上,看着满朝文武的态度转变,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新政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大靖正在朝着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但她也清楚,这只是开始,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改革税制、完善律法、兴办更多的官学……

而且,宇文擎在江南的情况还没有消息传来,张先生是否被抓获,越国是否还在暗中觊觎大靖,这些都让她牵挂不已。她每天都会派人在城门口等候,希望能收到宇文擎的传信。

这日,林微正在劝农司处理公文,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欢呼声。她走出办公点一看,只见宇文擎带着骑兵,押着一个身着锦袍的男子,朝着劝农司的方向走来。那男子面色憔悴,眼神阴鸷,正是江南漏网的谋士张先生!

“宇文擎!”林微心中一喜,快步迎了上去。

宇文擎翻身下马,走到林微面前,脸上带着笑容:“我回来了,张先生已经被抓获,江南的残余隐患也彻底清除了。”

林微看着他,眼中满是欢喜,泪水忍不住滑落。宇文擎轻轻为她擦去泪水,低声道:“让你担心了。”

张先生被押到林微面前,眼中满是怨毒:“林微,你别得意!就算我被抓了,也还有人会推翻你的新政,你和宇文擎都不会有好下场!”

林微冷冷地看着他:“不管还有谁在暗中作祟,我都会一一清除。新政利国利民,不是你和那些奸人能阻止的。你勾结越国,策划叛乱,阻挠新政,罪该万死,等待你的,将会是最严厉的惩罚!”

说完,她对亲兵道:“把张先生押入天牢,等候陛下发落!”

亲兵们应声,押着张先生离去。宇文擎握住林微的手,笑着道:“好了,隐患都清除了,我们可以安心推行新政了。”

林微点点头,看着远方的皇宫,心中充满了信心。有宇文擎在身边,有百姓的支持,有众臣的配合,她一定能顺利推行所有新政,让大靖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她的帝王之路,虽然漫长而艰难,但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定。

第五节 税制改革,暗流涌动

张先生被擒后,江南彻底平定,越国也因失去内应,暂时放弃了北上的计划,大靖的内外局势都趋于稳定。林微借着这股势头,开始筹备新的新政——税制改革。

此时的大靖,实行的是“人头税”与“土地税”并行的税制,权贵和富商往往通过隐瞒人口、兼并土地等方式,逃避赋税,而贫苦百姓则要承担沉重的赋税,生活困苦。林微打算推行“摊丁入亩”的税制,将人头税摊入土地税中,按照土地的多少来征收赋税,这样既能减轻贫苦百姓的负担,又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抑制权贵兼并土地。

但林微知道,税制改革比之前的均田令、劝学令和劝农政策更加触动权贵的利益,一定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为了让税制改革顺利推行,她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让苏瑾统计全国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制作详细的册籍;让宇文丞相在朝堂上争取老臣的支持;让劝农司收集百姓对现行税制的意见,作为改革的依据。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微在太和殿上,正式提出了税制改革的提议。“陛下,当前税制不合理,权贵富商逃避赋税,贫苦百姓负担沉重,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困苦。臣妇恳请陛下推行‘摊丁入亩’税制,将人头税摊入土地税,按土地亩数征收赋税,土地越多,赋税越重,这样既能公平税负,又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鼓励百姓垦荒种地。”

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以新的礼部尚书(前礼部侍郎的门生)为首的权贵官员,立刻出列反对:“陛下万万不可!‘摊丁入亩’乃是本末倒置!自古都是按人口和土地分别征税,岂能随意更改?而且权贵富商占有大量土地,是因为他们对国家有功,若是加重他们的赋税,会寒了功臣之心,不利于国家稳定!”

紧接着,又有几名官员出列附和:“陛下,林大人此举是在针对权贵,实则是想削弱朝堂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还请陛下三思,驳回此提议!”

林微早已料到他们会反对,从容地走上前,拿出苏瑾统计的册籍:“各位大人,你们说权贵富商对国家有功,可你们看看这份册籍。京中勋贵占有土地百万余亩,却只缴纳三成赋税;而贫苦百姓只有几亩薄田,却要缴纳九成赋税,这公平吗?去年江南平乱,今年通州治蝗,都是苏瑾公子和百姓捐粮捐物支持,这些权贵富商又做了什么?他们不仅不支持国家,还趁机囤积粮食、逃避赋税,这就是你们说的‘对国家有功’?”

她顿了顿,又道:“推行‘摊丁入亩’,并非针对权贵,而是为了公平税负。若是权贵富商能按规定缴纳赋税,朝廷会给予表彰,甚至可以减免一部分赋税;但若是有人敢隐瞒土地、逃避赋税,一旦查实,将没收所有土地,贬为庶民。这样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何乐而不为?”

宇文丞相适时出列,拱手道:“陛下,林大人所言极是。当前国库空虚,推行‘摊丁入亩’能有效增加赋税,支援边防和新政推广。而且此举能深得民心,巩固国家根基,臣恳请陛下准奏!”

宇文擎也道:“臣附议!若是有权贵敢阻挠税制改革,臣愿领兵弹压,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苏瑾虽然不能上朝,却提前让人将商号的赋税名册送到了皇宫,证明富商也愿意按照新税制缴纳赋税,支持改革。

宇文轩看着双方的争论,又看了看林微手中的册籍和苏瑾的赋税名册,心中渐渐有了决定。他挺直身子,高声道:“准奏!即日起,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税制,由林大人总负其责,苏瑾协助统计全国土地人口,宇文擎负责监督权贵富商缴纳赋税,若有阻挠者,严惩不贷!”

“陛下英明!”林微、宇文丞相和宇文擎齐声叩首。

反对的官员们见状,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只能不甘地退回到队列中,看向林微的目光中充满了怨毒。林微心中清楚,这些人绝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在暗中策划阻挠税制改革,她必须更加谨慎。

散朝后,林微刚走出太和殿,就被新的礼部尚书拦住。“林大人,你这税制改革,可是断了我们所有人的活路。”礼部尚书皮笑肉不笑地说,“我劝你识相点,尽快上书陛下,收回成命,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李尚书若是奉公守法,按规定缴纳赋税,何愁活路?”林微冷冷地说,“若是你敢阻挠税制改革,休怪我按律处置!”

说完,她不再理会李尚书,转身离去。李尚书看着她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低声道:“林微,你给我等着,我们走着瞧!”

接下来的几日,林微开始安排税制改革的具体事宜。她将劝农司的官员与户部的官员合并,组成税制改革小组,分成数十组,前往全国各州府,统计土地和人口数量,核实土地亩数,确保册籍准确无误。苏瑾则调动商号的人手,协助官员们统计,尤其是江南和西北等偏远地区,确保不遗漏任何一处。

宇文擎则带领禁军,前往京中勋贵的庄园,核实他们的土地亩数,督促他们按规定缴纳赋税。大部分勋贵虽然不情愿,但碍于宇文擎的兵权和陛下的圣旨,只能乖乖配合,如实上报土地亩数;但也有少数勋贵,暗中贿赂官员,隐瞒土地,甚至煽动家丁,对抗官员的统计。

这日,宇文擎带着禁军,前往李尚书的庄园核实土地。李尚书的庄园占地千亩,却只上报了三百亩。宇文擎让人拿出苏瑾收集的证据,当场揭穿了他的谎言。“李尚书,证据确凿,你还敢隐瞒土地?”宇文擎冷声道。

李尚书却丝毫不惧,挥手示意,家丁们手持棍棒,从庄园内冲出来,将宇文擎一行人围在中间。“宇文擎,这里是我的庄园,轮不到你撒野!”李尚书怒吼道,“想要我如实上报土地,缴纳赋税,除非我死!”

“冥顽不灵!”宇文擎冷哼一声,指挥禁军与家丁们缠斗。禁军都是精锐,家丁们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被制服。李尚书见状,想要自杀殉节,却被宇文擎一枪刺穿肩膀,当场擒获。

宇文擎将李尚书押回京城,交给林微处置。林微立刻让人审讯李尚书,李尚书起初还不肯开口,可在青凰玉佩的力量威慑下,终于如实供出,他与十几位勋贵暗中勾结,打算隐瞒土地,拒不缴纳赋税,还计划在税制改革小组前往各州府统计时,派人暗杀小组官员,制造混乱,逼迫陛下废除税制改革。

林微得知消息后,心中大怒。这些人竟然如此大胆,敢暗杀朝廷官员,阻挠新政!她立刻将李尚书的供词呈给宇文轩,请求陛下下令,抓捕所有参与勾结的勋贵。

宇文轩看到供词后,也十分愤怒,当即下旨:“将所有参与勾结的勋贵全部抓获,抄家没收土地,贬为庶民;暗杀小组官员的凶手,立刻通缉,务必捉拿归案!”

宇文擎接到圣旨后,立刻带领禁军,抓捕参与勾结的勋贵。这些勋贵虽然有所准备,但根本不是禁军的对手,很快就被一一抓获。只有少数几个勋贵,提前得知消息,逃到了边境,投靠了蛮族的残余势力。

就在宇文擎抓捕勋贵的同时,前往江南统计土地的税制改革小组,遭到了不明人士的暗杀,三名官员遇难,统计册籍也被抢走。消息传到京城,林微心中一沉——看来除了京中的勋贵,边境的蛮族残余势力也在暗中阻挠新政。

她立刻召见宇文擎和苏瑾,商议对策。“李尚书供出,逃到边境的勋贵,投靠了蛮族的残余势力,这次暗杀小组官员的凶手,很可能就是他们派来的。”林微道,“边境的蛮族残余势力本就不甘心失败,现在有了勋贵的资助,恐怕会再次发动叛乱,阻挠税制改革。”

“我立刻带兵前往边境,清除蛮族残余势力,抓捕逃犯。”宇文擎道。

“不行,京中刚抓捕了一批勋贵,局势还不稳定,你不能离开京城。”林微摇头,“不如我派劝农司的官员,带着禁军,前往江南,一方面安抚官员和百姓,重新统计土地;另一方面,让边境的守将加强防御,留意蛮族残余势力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立刻上报。”

苏瑾也道:“我会让江南的商号,派人保护统计官员的安全,同时收集逃到边境的勋贵和蛮族残余势力的信息,及时通知你们。”

林微点点头:“好,就按这个安排。宇文擎,你留在京城,负责稳定局势,督促剩下的勋贵缴纳赋税;苏瑾,你协助江南的统计工作,收集边境的信息;我会亲自前往江南,处理暗杀事件,重新统计土地,确保税制改革顺利推行。”

“不行,江南太危险了,你不能去!”宇文擎立刻反对,“那些凶手连官员都敢暗杀,你去了会有危险!”

“我必须去。”林微坚定地说,“江南是新政推广的重点地区,也是逃犯可能返回的地方,只有我亲自去,才能稳定局势,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完成。而且我有青凰之力保护,不会有事的。”

宇文擎知道林微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改变。他只能无奈地点头:“好吧,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我会派五千禁军保护你,再让懂邪术的道士跟着你,以防不测。每日必须派人传信回来,告知你的情况。”

“我知道了。”林微笑着说,“京中的事情,就拜托你了。等我处理完江南的事情,就立刻回来,我们一起推进税制改革,让新政在全国顺利推行。”

第二日清晨,林微带着五千禁军、几名道士和青禾,朝着江南的方向疾驰而去。宇文擎和苏瑾亲自送到城门口,宇文擎紧紧握住她的手:“一定要平安回来,我等你。”

“我会的。”林微点头,挥了挥手,带着队伍,朝着远方疾驰而去。

她知道,江南之行充满了危险,不仅有暗杀凶手的威胁,还有边境蛮族残余势力的觊觎,但她无所畏惧。税制改革关系到天下百姓的福祉,关系到大靖的未来,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和危险,她也必须迎难而上,确保新政顺利推行。她的帝王之路,还在继续,每一步,都必须坚定而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