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137章 新政遇阻,青凰遗秘

第137章 新政遇阻,青凰遗秘(1 / 2)

第一节 朝堂议新政,权贵初发难

太和殿内的檀香烟气袅袅,却驱不散满殿的凝重。林微身着绯色官袍,手持一卷新政疏文,立于丹陛之下,身姿挺拔如松。下方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老臣们面色沉郁,权贵子弟窃窃私语,唯有宇文擎一身墨色朝服站在武将之首,目光坚定地落在她身上,似是最稳固的靠山。

“陛下,臣有二策奏请。”林微的声音清亮,透过殿内的寂静传至每一处,“其一为‘均田令’,凡无主荒地、权贵多占之田,由朝廷收回,按人口分给无地流民与贫苦农户,每户授田百亩,永为世业,三年免征赋税;其二为‘劝学令’,各州府设立官学,招收寒门子弟,免其学费,由朝廷拨付俸禄供养教员,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举荐入朝为官。”

话音刚落,殿内立刻响起哗然。户部尚书王大人率先出列,跪地叩首:“陛下万万不可!均田令乃是夺权贵之田,授寒门之户,此举必乱朝纲!朝中勋贵多是开国功臣之后,其田产乃是先帝所赐,岂能轻易收回?”

紧接着,礼部尚书李大人也随之出列:“陛下,劝学令亦不妥!自古读书皆是世家子弟之业,寒门子弟目不识丁,岂能入朝为官?此举恐使朝堂鱼龙混杂,有失体统!”

一时间,十几位老臣纷纷跪地,齐声反对:“陛下三思!新政不可行啊!”

新帝宇文轩坐在龙椅上,稚嫩的脸庞满是犹豫,他看向林微,又看向站在一旁的宇文丞相,轻声道:“林大人,诸位卿家所言,似乎也有道理……”

林微上前一步,目光扫过跪地的老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王大人所言差矣。开国功臣虽有功劳,但其后代多有倚仗权势,兼并百姓田产者。臣已让户部清查,京郊附近就有勋贵多占良田万顷,而流离失所的流民却有数千户,无田可种,只能沿街乞讨。若不均田,流民日多,恐生民变,到那时才是真的乱了朝纲!”

她顿了顿,又看向李大人:“李大人觉得寒门子弟不堪为官?那臣倒要问,当年辅佐先帝开国的张丞相,不也是寒门出身?若不是他凭借才学辅佐先帝,何来今日之大靖?官学招收寒门子弟,乃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而非论出身高低。若只凭世家举荐,朝堂只会被少数人掌控,陛下如何能得知天下百姓的疾苦?”

林微的话一针见血,跪地的老臣们一时语塞,面面相觑。宇文丞相适时出列,拱手道:“陛下,林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国库空虚,流民四起,均田令可安民心、促农耕,增加国库赋税;劝学令可广纳人才,充实朝堂。此二策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臣恳请陛下准奏!”

宇文擎也上前一步,朗声道:“臣附议!若有勋贵敢阻挠新政,臣愿领兵弹压,以正朝纲!”

苏瑾虽非官员,却受新帝特许,可列席朝堂(因资助朝廷有功),他也起身道:“陛下,臣愿捐银百万两,资助各州府设立官学,购置书籍笔墨。林大人的新政,实为大靖长治久安之策,还望陛下应允!”

看着宇文丞相、宇文擎和苏瑾的支持,宇文轩眼中的犹豫渐渐消散,他挺直身子,稚嫩的声音带着坚定:“准奏!即日起,推行均田令与劝学令,林大人总负其责,各部门需全力配合,若有阻挠者,以谋逆论处!”

“陛下英明!”林微、宇文丞相等人齐声叩首。

跪地的老臣们见状,知道此事已成定局,只能不甘地起身,退回到队列中,看向林微的目光中充满了怨毒。林微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权贵们绝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后续的阻挠只会更多,但她没有退缩——为了天下百姓,这场新政,她必须推行到底。

散朝后,林微刚走出太和殿,就被兵部侍郎赵大人拦住。赵大人是外戚,其姐夫乃是当朝国舅,家中占有良田数千亩,此次均田令首当其冲。“林大人,”赵大人皮笑肉不笑地说,“你这新政可是断了不少人的活路啊。劝你一句,识相点就尽快上书陛下,收回成命,否则,日后有你好果子吃!”

林微冷冷地看着他:“赵大人若是奉公守法,将多占的田产归还朝廷,何愁活路?若敢阻挠新政,休怪臣按律处置!”

说完,她不再理会赵大人的脸色,转身与宇文擎一同离去。宇文擎低声道:“这些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日后行事要多加小心,我会派亲兵暗中保护你。”

“我知道。”林微点头,“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威胁就放弃。今日我已经让人将均田令的细则送往各州府,三日后便开始清查田产,只要能顺利推行下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到时候,就算权贵们反对,也无济于事。”

两人正说着,苏瑾快步追了上来:“林微,宇文擎,方才我看到王大人、李大人和赵大人等人在偏殿密谋,恐怕是要暗中破坏均田令。我已经让人去盯着他们了,一有消息就立刻告知你们。”

“多谢你,苏瑾。”林微笑道,“清查田产之事,还需要你的帮助。那些权贵肯定会隐瞒田产数量,你手下的商号遍布各地,消息灵通,能不能帮我收集各州府权贵的田产信息,与户部的户籍册比对,防止他们弄虚作假?”

“没问题。”苏瑾一口答应,“我立刻安排人手去做,三日之内,定能将各州府的田产信息送到你手中。”

三人分手后,林微回到御史台。御史台的官员们大多是世家子弟,对林微这个女上司本就不服,如今得知她要推行均田令,更是人心浮动。林微刚走进大堂,就看到几名官员围在一起,低声议论,看到她进来,立刻散开,神色慌张。

林微没有理会他们的异样,走上主位,沉声道:“三日之后,开始清查京郊权贵的田产,各位按区域划分,每两人一组,务必如实记录,若发现有隐瞒、虚报者,立刻上报,不得徇私枉法。”

一名御史出列,拱手道:“林大人,京郊的勋贵多是朝中重臣,我们若是清查他们的田产,恐怕会得罪人,还请林大人三思。”

“身为御史,本就该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林微眼神锐利地看着他,“若是怕得罪人,大可辞去御史之职,另谋高就!三日之后,若是有人推诿塞责,休怪臣弹劾你们!”

官员们被林微的气势震慑,不敢再反对,纷纷躬身领命。林微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清楚,这些人未必会真心办事,清查田产之事,还得依靠自己信任的人。她立刻让人去请青禾,青禾如今在京中协助管理苏瑾捐赠的物资,办事干练,是她最信任的人。

不多时,青禾就到了。“小姐,你找我有事?”

“青禾,三日之后要清查京郊权贵的田产,御史台的官员靠不住,我需要你帮我。”林微道,“你带二十名亲信,暗中清查那些权贵的田产,尤其是王大人、李大人和赵大人几家,他们肯定会做手脚。记住,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他们发现。”

“小姐放心,我一定会办好。”青禾点头,“我立刻就去安排人手,熟悉京郊的地形,确保清查准确。”

青禾走后,林微坐在案前,拿起桌上的青凰玉佩。玉佩自从在边境净化过蛮族邪气后,变得更加温润,偶尔会发出淡淡的青光。她指尖拂过玉佩上的纹路,忽然,玉佩微微发烫,一道细碎的青光从玉佩中溢出,在案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图案——像是一座祭坛,祭坛中央刻着青凰的图腾。

林微心中疑惑,这图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青凰谷的遗迹?她之前在青凰谷的竹简中并未见过这样的图案。就在这时,宇文擎派人送来一封信,说他在兵部的密档中发现了一份关于上古青凰祭祀的记载,或许与玉佩上的图案有关,让她晚些时候去王府商议。

林微心中一动,看来这青凰玉佩中还隐藏着不少秘密。她将玉佩收好,继续处理御史台的公务,心中却对晚些时候的商议充满了期待——或许这些秘密,能在她推行新政遇到阻力时,给她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第二节 新政遇阻碍,民间起流言

三日后,清查京郊田产的工作正式开始。林微亲自带队,与青禾的亲信分头行动,御史台的官员们则按区域划分,跟在后面记录。

第一站是王大人的庄园。王大人的庄园占地极广,良田千亩,庄园内亭台楼阁,富丽堂皇。林微让人拿出户部的户籍册,上面记载王大人的田产只有三百亩,显然是隐瞒了数量。

“王大人,户部户籍册上记载你家田产三百亩,可此处明明有千亩以上,你为何隐瞒?”林微站在庄园的田埂上,看向赶来的王大人,语气冰冷。

王大人面色不变,笑着道:“林大人误会了,这额外的田地并非本官所有,乃是本官的亲友托本官照看的,并非本官私占。”

“哦?”林微笑了笑,“不知是哪位亲友?还请王大人告知姓名,以便我们核实。若是真的是亲友所有,只要拿出地契,便可不算私占。”

王大人眼神闪烁,支支吾吾道:“这……这是本官的远房亲戚,常年在外经商,地契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来。”

“拿不出来,便是私占。”林微沉声道,“来人,将王大人私占的田地登记在册,收回朝廷,分给附近的流民!”

“你敢!”王大人脸色大变,怒吼道,“这是本官的产业,你凭什么收回?我要去陛下那里告你!”

“陛下已经下旨,阻挠新政者,以谋逆论处。”林微冷冷地说,“王大人若是想抗旨,尽管去告!”

就在这时,王大人的家丁们手持棍棒,从庄园内冲出来,将林微一行人围在中间。“谁敢动我家大人的田地,我就打死谁!”家丁头目怒吼着。

林微早有准备,抬手示意,隐藏在附近的亲兵立刻冲出来,与家丁们对峙。亲兵们都是宇文擎训练的精锐,个个武艺高强,家丁们根本不是对手,很快就被制服。

王大人见状,知道大势已去,瘫坐在地上,眼中满是绝望。林微让人将王大人押起来,交给御史台审讯,然后继续清查庄园的田产,登记在册后,立刻安排流民前来认领。

附近的流民得知消息后,纷纷赶来,当看到自己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时,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地磕头:“多谢林大人!多谢陛下!”

林微扶起他们,轻声道:“大家快起来,这是陛下的恩典,也是新政的本意。你们好好耕种,日后就能安居乐业了。”

解决了王大人的庄园,林微又带队前往李大人和赵大人的田产所在地。李大人和赵大人得知王大人被抓的消息后,早已将私占的田地转移,或是分给了亲友,等林微赶到时,只剩下户籍册上记载的少量田地。

“林大人,你看,这就是我家的田地,与户籍册上记载的一模一样,并无私占。”李大人得意地说,他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关。

林微没有相信他的话,对青禾使了个眼色。青禾立刻带着亲信,去附近的村落询问村民。村民们早就对李大人私占田地的行为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如今看到林微真心为百姓办事,纷纷说出实情,告知青禾李大人将田地转移到了哪里。

青禾很快就带着证据回来,将村民的证词和找到的地契交给林微。“李大人,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林微将证据扔在李大人面前。

李大人脸色惨白,再也无法伪装,瘫倒在地。林微依法将李大人和赵大人押起来,派人去收回他们转移的田地,分给流民。

一日之内,三位重臣因私占田地被抓,消息传遍了京城。权贵们人人自危,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阻挠均田令,但暗中却开始策划其他阴谋。

当晚,林微回到住处,刚洗漱完毕,就接到苏瑾派人送来的消息:王大人、李大人和赵大人的家人暗中联络了十几位勋贵,打算明日煽动流民,谎称均田令是骗局,要收回分给他们的田地,以此制造混乱,逼迫陛下废除均田令。

林微心中一沉,这些权贵竟然如此歹毒,竟敢利用流民!她立刻让人去通知宇文擎,让他调动亲兵,明日暗中保护流民,防止混乱发生;同时,她让人准备好均田令的圣旨和分给流民的地契,一旦发生混乱,就当场宣读圣旨,出示地契,安抚流民。

第二日清晨,京郊的流民安置点果然出现了骚动。十几名不明身份的人混在流民中,大声呼喊:“大家快别信林微的鬼话!均田令是骗局!朝廷根本不会把田地分给我们,等我们把地耕种好了,就会收回去,还要加征赋税!”

流民们本就担心田地得而复失,听到这些话,立刻变得慌乱起来,纷纷聚集在一起,朝着林微的住处方向涌去,想要讨个说法。

林微早已带着圣旨和地契,来到流民安置点。看到流民们情绪激动,她立刻登上高台,高声道:“大家冷静一下!均田令是陛下亲自下旨推行的,绝非骗局!”

她举起圣旨,大声宣读起来,随后又拿出地契:“这是分给大家的地契,上面盖着朝廷的玉玺,一旦分给大家,就永远属于你们,三年免征赋税,三年后也只会按正常赋税征收,绝不会多加征!”

可流民们被煽动得失去了理智,根本不信她的话,依旧往前涌。就在这时,那些暗中煽动的人突然拿出棍棒,朝着林微冲来:“林微骗人,打死她!”

隐藏在附近的宇文擎立刻带着亲兵冲出来,拦住那些人,与他们缠斗在一起。青禾则拿着地契,一个个地展示给流民看,解释道:“大家看清楚,这地契是真的!我昨天已经跟着林大人,把田地分给了西边村落的村民,他们都已经拿到地契,开始耕种了!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看看!”

流民们半信半疑,几个胆子大的村民跟着青禾去西边村落查看。不多时,他们就回来了,兴奋地喊道:“是真的!西边的村民都拿到地契了,田地也划分好了!林大人没有骗我们!”

流民们得知真相后,纷纷醒悟过来,知道自己被人煽动了。他们看向那些被亲兵制服的煽动者,愤怒地喊道:“原来是你们在骗人!快把他们交给官府处置!”

林微走到那些煽动者面前,冷声道:“是谁派你们来的?如实招来,否则,按谋逆论处!”

那些煽动者知道自己难逃一死,纷纷开口,供出是王大人、李大人和赵大人的家人派他们来的,还拿出了他们给的银两作为证据。

林微让人将证据收好,把煽动者押起来,然后对流民们道:“大家放心,我一定会严惩幕后黑手,确保均田令顺利推行。现在,我们就去划分田地,给每个人都发放地契!”

流民们欢呼起来,纷纷跟着林微,前往田地所在地。宇文擎看着林微的背影,眼中满是欣赏——她总能在危急关头,冷静地解决问题,用事实说服众人,这样的女子,难怪能让他倾心。

划分田地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所有流民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地契,满意地回到了安置点。林微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可她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那些被抓的权贵家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暗中联络了三皇子的余党,打算利用劝学令推行时的混乱,发动宫变,拥立三皇子的幼子为帝,彻底废除新政,掌控朝政。而这一切,都被隐藏在暗处的一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第三节 玉佩异动,青凰遗址现

劝学令的推行比均田令更加艰难。均田令虽触动权贵利益,但能让流民得到实惠,有百姓的支持;而劝学令打破了世家对读书做官的垄断,不仅权贵反对,连一些传统的读书人也颇有微词,认为寒门子弟不配与世家子弟同堂读书。

各州府的官学虽已开始筹备,但招募教员时却遇到了困难。世家子弟出身的读书人不愿去官学任教,认为有失身份;寒门出身的读书人虽愿意前往,却大多学识有限,难以胜任。苏瑾虽捐了大量钱财购置书籍笔墨,却因缺乏教员,官学迟迟无法开学。

林微为此十分焦急,连日来四处寻访有学识的隐士,希望他们能出山任教。这日,她听闻京郊的西山有一位名叫孟先生的隐士,学识渊博,曾是前朝的翰林学士,因不满前朝的腐败,隐居西山,便亲自带着青禾,前往西山拜访。

西山风景秀丽,林木葱郁,孟先生的居所位于半山腰的一处茅屋,周围种满了草药和花草。林微来到茅屋前,轻轻敲门:“晚辈林微,特来拜访孟先生。”

茅屋的门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出来,身着粗布衣衫,眼神却炯炯有神。“你就是推行新政的林大人?”孟先生上下打量着林微,语气平淡。

“正是晚辈。”林微拱手行礼,“晚辈推行劝学令,意在让寒门子弟也能读书识字,却苦于缺乏教员,听闻先生学识渊博,特来恳请先生出山,担任京中官学的总教习,指点寒门子弟。”

孟先生冷笑一声:“女子干政,本就有违伦常,你还要打破世家读书的规矩,简直是胡闹!老夫不会出山,你还是回去吧!”

说完,他就要关门,林微立刻上前一步,拦住他:“先生此言差矣!女子为何不能干政?前朝的冯太后,不也以女子之身,辅佐幼帝,稳定朝纲吗?世家垄断读书之路,使得天下人才被埋没,多少寒门子弟有治国之才,却因出身卑微,无法施展。先生身为读书人,难道不希望天下人才尽出,辅佐陛下,让大靖繁荣昌盛吗?”

孟先生愣住了,他没想到林微竟有如此见解。他沉默了片刻,道:“就算你说得有理,可官学招收寒门子弟,他们一无所有,如何读书?世家子弟从小接受名师指点,寒门子弟与之相差甚远,就算入学,也难成大器。”

“晚辈已经安排好了,官学免其学费,提供笔墨纸砚,还会给贫苦子弟发放月例,让他们能安心读书。”林微笑道,“至于学识差距,先生可以因材施教,只要他们肯努力,未必不如世家子弟。而且,晚辈相信,先生的学识,定能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

孟先生看着林微坚定的眼神,心中渐渐动摇。他隐居西山多年,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辅佐明君,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如今林微推行的新政,正是他心中所想。只是他碍于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接受女子推行新政。

就在这时,林微怀中的青凰玉佩突然微微发烫,一道青光溢出,笼罩在孟先生身上。孟先生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心中的疑虑和偏见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信任。

“好吧,老夫答应你。”孟先生终于点头,“老夫出山,担任京中官学的总教习,但你必须答应老夫,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不能放弃劝学令,要让寒门子弟真正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晚辈遵命!多谢先生!”林微大喜过望,连忙拱手道谢。

孟先生的答应出山,无疑是雪中送炭。林微与孟先生商议好官学开学的事宜后,便带着青禾,开开心心地返回京城。路上,青禾疑惑地问:“小姐,刚才孟先生明明很反对,怎么突然就答应了?是不是玉佩起了作用?”

林微拿出青凰玉佩,玉佩已经恢复了温润,不再发烫。“应该是吧。”她也有些疑惑,“这玉佩似乎能影响人的心境,之前在边境净化蛮族邪气时也是这样。宇文擎说他在兵部密档中看到了关于青凰祭祀的记载,我们今晚去王府问问他,或许能知道玉佩的秘密。”

当晚,林微来到宇文擎的王府。宇文擎早已备好酒菜,等候她的到来。“怎么样?孟先生肯出山吗?”宇文擎关切地问。

“肯了,多亏了这玉佩。”林微拿出玉佩,放在桌上,“你说的关于青凰祭祀的记载,在哪里?快给我看看。”

宇文擎起身,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古朴的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卷泛黄的绢帛。“就是这个,这是兵部的密档,记载着上古时期的战事和祭祀仪式。”

林微接过绢帛,展开一看,上面用古文字写着,上古时期,中原曾遭遇蛮族入侵,蛮族拥有强大的图腾之力,中原百姓死伤惨重。后来,中原出现了一位拥有青凰之力的圣女,她建立了青凰祭坛,以自身精血祭祀青凰,唤醒了青凰虚影,击退了蛮族。青凰祭坛位于京城西南的邙山之中,后来因战乱,祭坛被废弃,渐渐被人遗忘。

绢帛上还画着一个图案,与林微之前在玉佩上看到的图案一模一样——正是青凰祭坛的模样。“原来这图案是青凰祭坛!”林微惊喜地说,“看来这玉佩与青凰祭坛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