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守法好公民(1 / 2)

这里需说明一下电视台购剧的一些潜在规则。

通常,电视台在报价时会参考剧集的实际制作成本。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湘省台这样收视基础雄厚的大台,同样一部剧,放在人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往往有保障,就是高于其他台。

而高收视意味着后续二轮、三轮乃至更多轮次播出的售价可以更高,从而弥补首轮价格的差距。

当然,并非所有制作方都看重收视潜力,也有人纯粹以价高者得。

说回正题。

《何以笙箫默》实际拍摄了36集,包括32集正片和4集原着特别版。

但因审查等原因,原着版版将仅在乐视播出。

所以按照道理来说,制作成本,应该申报为7000万,但俞良俞良这种人,怎么可能会如实报价?

反正对外口径就是7400万!

相信各电视台都知道。

因此,即便目前最高报价,也远未达到他们宣称的制作成本,包括湘省台这样有收视托底的平台也不例外。

不过对于受关注的剧集,电视台通常会经过多轮商谈,所以后面还能谈。

而随着谈判推进,已经有部分中小台已退出竞争。

但蓝台、湘省台、江苏台仍在竞争,也有一些中小台选择联合购剧,例如津市台与安徽卫视合作,辽宁台与东方卫视联手,这种就是共同承担费用、同步播出。

据身在巴厘岛的俞良从濮伦处获知,报价已经开始越来越高,但还是不够。

价格仍有谈判余地。

尤其是蓝台与湘省台之间竞争态势明显,双方负责人甚至私下给出附加承诺,例如蓝台方面提出可提供广告分成等条件。

当然,广告分成的比例肯定不会太高,估计连10%都没有。

不过也可以了,尽管电视台的黄金时代渐近尾声,但现在毕竟还没过去,至少还能再维持一两年,所以电视台目前资金依然有钱,网络平台啊还是比不了,广告收益相当可观。

因此,即使只分到几个百分点,也意味着至少千万级别的收入。

当然,前提是剧的成绩好。

但这不是现在考虑的。

而湘省台则拿出了奖项作为筹码。

毕竟金鹰奖目前由他们承办。

今年的金鹰节在十月份举行,俞良的《火蓝刀锋》确实报名参评并已入围,他本人也已确定出席。

当然,俞良心里清楚,获奖概率不大,毕竟没有公关。

但湘省台为了得到剧,给了承诺。

金鹰奖视帝比较特殊,三个演员类奖项,你得有两个才能被称为视帝或者视后。

而这次虽然拿不到“视帝”,但为他争取一个“最佳人气奖”,还是没问题的。

这奖,就是当年他好师姐杨蜜获得后,被粉丝吹成“视后”的那个奖项。

咳咳...当然,这个条件吧,也不是所有都认。

因为有的制片方,和演员没关系,合作一次就完事儿,不是自己公司的,所以并不太在意演员个人是否获奖,更注重利益。

但《何以笙箫默》情况是,主演、老板和策划人都是俞良自己。

而且俞良现在不仅求财,也看重名声,毕竟是以“老艺术家”为目标的人。

虽然金鹰奖要同时获得两个主要奖项才能被公认为“视帝”,而湘省台目前只承诺了“最佳人气奖”,这还算不上视帝,但对俞良来说,有总比没有好。

而且湘省台负责人还和濮伦暗示,《火蓝刀锋》这次可能不行,但只要《何以笙箫默》在他们台播出成绩理想,下一届金鹰奖在“视帝”操作上就有更多空间。

当然,俞良明白这多少有点“画饼”的性质。

金鹰奖是隔年一办,一下届要等到2016年,两年间变数太多。

可俞良又觉得,即便只是画饼,但是也能铺垫关系,为未来竞争金鹰视帝增加了几分可能。

不过呢,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如果湘省台仅以一个人气奖为条件,却在报价上过分压低,超出了他的预期,他也不会接受。

虽然他重视名誉,但也看重利益,他不能当傻小子。

其实就是性价比。

总之呢,俞良决定等他回去后,根据各家电视台的最新情况再深入洽谈。

最好能让导演刘俊杰尽快剪出一两集样片给电视台观看,这样谈判会顺利很多。

这件事急不得。

......

“喝完。”

俞良端着一杯冲好的药,坐在倚靠于床头的糖嫣身边,表情宠溺。

可他手上的动作却毫不温柔,几乎是硬按着糖嫣把药灌了下去。

糖嫣无可奈何,只能勉强吞咽,脸上写满了痛苦。

“嗯……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喝完药的糖嫣拿纸擦着嘴,同时轻声问道。

俞良看着她擦去嘴角药渍、眉头仍因苦涩而微蹙的模样,柔声回答。

“喝完药,好好睡觉。”

“你不说计划,我睡不着。”

听到这句话,俞良眼中的宠溺更浓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