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都有火儿(1 / 2)

俞良要回老家了!~

当然,不是那种回老家,而是这种回老家。

好吧,不玩废话文学了。

简单说就是要回津市了。

《中国合伙人》取景地包括京城、津市和纽约。

其中津市占了很大比重。

这么说吧,两个多月的戏份,津市至少拍一个半月。

俞良知道的拍摄地就有国棉三厂、铁道学院、工人文化宫、北洋桥、河北工业大学等。

其中国棉三厂和工人文化宫都在河东,俞良家就在那边,以前常和同学去玩。

北洋桥那边也逛过。

对了,至于为什么身处津市的大学叫河北工业大学,那他也不知道,也没问过。

说回正题,这次俞良这次回去感觉是不一样的。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

以前的他,只是以小小卡拉米的身份去那些地方。

现在他成明星了,是最被看好的圈内潜力股。

再加上衣锦还乡的加成。

那感觉能一样吗?

就一个字,俞良只说一次~

...

《中国合伙人》开机前几天,有媒体爆出了由中影主控的项目《中国合伙人》准备开拍。

同时也把主演爆了出来。

黄小明+邓朝+俞良。

至于女主角,还是上一世的杜娟。

不过因为其是模特,之前没有任何影视作品,所以这次参演《中国合伙人》算是其处女作,所以关注度不高。

但也没关系。

但两位一线大咖加当前热度堪比一线的当红小生。

这豪华阵容被爆出,立即引发热议。

其实一个月前就有零散消息,

但都是猜测单个演员,热度有限。

这次不一样,这次曝光的媒体把所有的爆出来了,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肯定。

至于为什么这么肯定,原因很简单,这是剧组故意泄露的。

因为《中国合伙人》本质就是商业电影,那肯定是要进行宣传的,比如这次,就是提前宣传。

毕竟像张义谋这种,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都捂得那么严实的导演很少见。

...

俞良家中。

“行...行,可算是定了,我这演员都着急了。”

“好,明天接我来吧,八点对吧,嗯...挂了。”

挂掉电话,俞良就走出了房间准备看看电视。

但那见到老母亲在为自己收拾行李,而且还是很多行大包行李,俞良就无语道。“妈,收拾早了,我们得在京城拍些天呢。”

俞母头也不抬的说道。提前收拾好,这次我们不回去,你记得把东西捎给老人们送过去,如果没空叫人送也行。

其实这次他回津市拍戏,有衣锦还乡的情绪,而且两口子是想跟着一起的,但是想了想又决定不回了。

原因很简单,俞良这次是回家拍戏,那边认识的人可是太多了。

他和亲戚联系的少,或者说根本没联系,但俞父俞母不一样,万一有不知道四六(不懂事儿)的亲戚或者朋友想去片场看看,自家爹妈不好拒绝,到时候难做。

反正俞良是绝对不可能让他们去的,万一影响拍摄怎么办。

而且之前也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俞良更加厌恶一些亲戚。

比如前段时间,他姥姥家的二姑的孩子没工作,想让俞良带带,意思就是跟着他干,除此之外,还有借钱的。

不过以上都不算什么,有个过分的,说想当他的经纪人,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瞧瞧,是人话嘛。

俞良得知后,直接把自己老父亲老母亲“训”了一顿。

他不是气亲戚的无理要求,反正不会答应。

是气父母为什么要把这种事告诉他。

因为之前说了很多次,正常交往可以,甚至借点钱都行,因为他知道这种事儿避免不了,但是像找工作或者办事儿不行。

其实俞良也理解父母,老一辈嘛,对于亲戚什么的都比较看重,不和年轻人一样,恨不得和所有亲戚断交。

可有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了一个开头的,后面就没完没了。

帮谁不帮谁的,万一一个帮不好,别到头来记恨上他们了。

既然帮不帮都可能被记恨,索性都不帮。

总之直接在他们那里解决,无论是直接拒绝或者找理由婉拒都行,反正别来烦他。

但到头来还是过来烦他,所以俞良就怒了。

那天俞良也是这些年第一次发火。

其实俞父俞母也不想的,问题是有的亲戚求到了老人那里,尤其是俞母娘家,总之他们也难做。

但是无论如何,儿子最重要,所以他们保证下不为例。

于是这次考虑再三,他们就不跟着回去了。

但东西还是要带,俞母想让俞良给老人捎些补品衣服回去。

但俞良说道。“现在快递那么方便,直接邮呗。”

俞母道。“我可是看新闻了,他们那什么快递总部,那干活儿的工人把盒子当篮球扔呢,咱东西贵,别让他们摔坏了。”

俞良只好妥协。行行行,我带。但坐下开电视时又嘀咕。

他们未必想要这些,直接打钱更高兴。

俞母起身捶了捶腰,同时说道。这是心意,你也该回去看看,你姥姥姥爷总在电话里念叨你。

俞良听后冷哼道。“哼,以前怎么不念叨呢。”

这话直接把俞母整沉默了。

不过她也没辩解,因为以前他们家在娘家那边就是半透明人,再加上之前娘家的亲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请求,儿子有意见正常。

所以她不再多说,继续收拾行李。

俞良见老母亲这样,多少也有些不忍心,于是说道。“有空的时候我会去看的。”

但俞母道。想去就去,不想去就算了...”

“以前对咱家确实偏心,妈不怪你。

估计俞母也勾起了不好的回忆,索性直接“开皮”起自己的娘家,连陈年旧事都搬了出来,比如俞良初中的时候,俞母带着他回娘家,那时候人家的亲孙子也在,但恰好只有一瓶可乐,俩老人说是分着喝,但还是把可乐递给了亲孙子。

还有过年的红包,俞良总是最少的那个,以及等等事。

俞母说的很多事儿,俞良都不记得了,没想到俞母能记那么长时间。

但能理解,其实这就是父母,自己受委屈没事儿,但是放孩子身上,那是真在意,能记一辈子。

俞母越说越气,最后把收拾好的东西一扔。

麻辣隔壁!不带了!给了也是便宜他们亲孙子,浪费!

当时俞良都蒙圈了,怎么说着说着还急眼了。

最后反倒他劝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