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为了赚钱,我认张导为义父 > 第196章 《金陵十三钗》首映礼和票房

第196章 《金陵十三钗》首映礼和票房(2 / 2)

“谋女郎”又成了。

影片讨论度持续攀升,显然一幅大爆的前景。

张维平在开会的时候,那嘴角弧度就没放下去过。

对了,从上次俞良拒绝倪旎,她再也没有理过俞良。

不过总是在俞良面前和各种异性亲密互动。

俞良只能给出一个评价,那就是幼稚。

然后他就不再关注,甚至暂时放下了电影。

因为他趁着电影上映宣传的空档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儿就赠票。

而且这次不只是他们班,他们09级表演系一二三班所有学生包括老师都有。

他可以接受经常缺席上课见不到人的评价,但绝不能背负从未请过一张电影票的名声。

不过他回学校主要不是干这事儿,而是和崔炎他们排练期末大戏。

因为后面除了考试日,他就来不了学校了。

但还像上学期一样,他的出场时间被设计到最低时长,他的戏份被压缩到最低,在剧中基本是酱油角色。

再加上老师们对他的关照,大戏不用操心。

至于文化课,更不用操心了,前段日子他再次捡到“野生考试资料”。

咋说呢,俞良觉得学校就是把考试卷子给...

.总之考试完全不成问题。

这的社会啊!

然而就在电影上映前夕,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

《金陵十三钗》的海外媒体评价出炉了。

清一色差评不至于,但是好坏评价总体来说二八或者三七开。

正面评价方面,部分外媒称赞张义谋的叙事功力,认为影片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以及人类在绝境中的坚韧与牺牲精神,也有媒体肯定战争场面的真实感。

至于负面,这就比较多了,有批评在战争背景下安排恋爱戏码不合时宜的。

有指责影片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过度浪漫化战争的;更有人质疑主角设定(假神父与风尘女子)不够严肃。

但是以上都不重要,有个最气人的。

那就是《纽约日报》表示,影片将日军刻画得过于残暴,而中国军人又过于英雄化。

这个明显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和拉偏架的说法。

好家伙了,你侵略我了,我们拍个电影纪念一下伤痛,哦,你他喵的说把侵略者拍的太邪恶了。

那你别侵略啊,妈了个巴子的。

反正俞良得知这些消息后,其余都不生气,就气这条。

他严重怀疑是小日子给《纽约日报》塞钱了。

而且在电影点映期间,《金陵十三钗》的上座率很不好,排片也少,最多的时候才三十块屏幕。

这已经不是少的可怜就能形容得了。

于是乎,负责美国发行的公司决定延期。

至于什么时候上映,这就说不好了。

基本上《金陵十三钗》在国外遇冷。

其实新画面高层早已知晓这些评价,只是压到现在才逐渐放出。

但是国内没有任何有关于《金陵十三钗》在美国口碑差的消息和新闻出来。

可能是因为网络时代还没发展好,如果这事儿放2020年后,都不用等两个小时,这事儿当时发生,半个小时之后全中国就知道了。

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早就有媒体知道了,但是没说。

可能是怕题材原因,媒体不敢在这方面嘲讽。

反正现在国内和国外的口碑有些两极分化。

...

12月15日。

下午两点。

《金陵十三钗》全国上映。

相比于国外,国内的观众倒是很期待这部电影。

同时剧组主创立即展开京城影院宣传,首日半天即斩获1700万票房。

虽然同期竞争对手《龙门飞甲》凭借全天放映取得2200万,但次日《十三钗》便以2650万比1900万完成反超,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但是吧,新画面高层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尤其是张维平。

因为就算是当天票房超过了2600万,可和他们的预期还是有差距的。

因为他们明面的票房预期是十八亿,所以首周票房最少要到五亿以上。

当然,实际不用这么多,到了十亿电影就不亏本。

但是按照这个势头,首周三亿票房也够呛啊。

张维平开始慌了,这可是实打实投入了4亿多真金白银啊!

不过还有希望。

因为电影上映前两天是周四周五,不是休息日,张维平觉得还有机会。

可休息日票房高是高了。

但也就是3500万和3100万。

这个成绩好吗?

相当好。

但这样的票房还不够回本。

于是乎,周一一大早,张维平就愤怒的给远在魔都的张义谋打去了电话一通咒骂。

俞良在场,当时他们正一块吃早饭呢,他就坐在老谋子边上。

他都听到了。

当时老谋子接到电话,还没说话,电话另一面就传出了张维平的“&¥#@!**!!”的热情问候声。

还夹杂着“当时我就不同意用倪旎”等言论。

当时张义谋的老脸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来。

再多的俞良就不知道了,因为老谋子起身离开不吃了。

但晚上,听濮伦说,张义谋回房间后和张维平对骂来着,老谋子嗓子都有些哑了。

俞良得知后咂舌,好家伙了,这么骂的多狠啊,嗓子都哑了。

不过俞良可不打算掺和这事儿,他的行程定好了,广州宣传结束,他就直接去湛江《火蓝刀锋》剧组集训去了。

正好躲这事儿。

当然就算他想参与,张义谋还不一定让他入场呢,说不定和对方对骂也是一种策略。

不过,期间他分析了《金陵十三钗》为什么会遇冷。

他经历过后世的电影票房大爆发,也见过电影行业又萎靡。

所以他得出结论,抛开电影质量好不好,题材是个主要原因。

俞良可是一直关注网上对于电影的评论。

他发现这次很少有人或者媒体影评人说《金陵十三钗》是烂片,观众口碑也是如此,但普遍反映观影体验压抑看完心里堵得慌。

这就是原因,题材问题。

说句实在的,贺岁档看电影就是为了放松,好不容易放个假,和家人或者男女朋友看个电影,都想快乐点,但你整个这么沉重的,就算拍的好又如何呢,没人想花钱找不自在。

这也是为什么票房高的电影基本上是爱国、喜剧、合家欢的电影,因为能让你笑、激动、开心。

想想上一世冯裤子的《1942》不也遇冷了吗。

《1942》绝对是好电影,冯裤子拍的最好的电影之一。

但票房还不是扑。

所以《金陵十三钗》和后面的《1942》一样,叫好不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