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老掌柜了。”苏济世的声音沙哑,“他站在万宝阁的顶楼,身后跟着个穿灰布衫的年轻人——就是当年替他顶罪的侄子。”
秦墨想起昨夜苏济世身上的青黑色印记,形状像条毒蛇。他猜测,那年轻人便是阴寿阁的头目,而苏济世替他顶的,是“借寿”的因果。
“老掌柜说,‘你欠我三条命,我用你的阳寿来抵’。”苏济世自嘲地笑了笑,“可那三条命,本就是我该救的。那年瘟疫,我偷偷用活人血养参,救了二十多个病人……其中一个,就是老掌柜的孙子。”
秦墨瞳孔微缩。活人血养参,是《济世医典》里记载的“禁术”,需以施术者的阳寿为引,换取药材的药性。苏济世当年为救人,不惜触犯禁忌,却不想被人拿捏了把柄。
“那阴寿蛊……”
“是我自己种的。”苏济世打断他,“老掌柜说,只要我戴着那半块玉佩,蛊虫就不会发作。可我没想到,三十年后,它会因为《济世医典》的出现而苏醒。”
秦墨想起昨夜苏济世心口处的青黑色印记,那是阴寿蛊的本体。原来,玉佩不仅是《济世医典》的钥匙,更是压制蛊虫的“封印”。
“秦医生,你说《青帝长生经》里记载的‘至阳之体’,能驱散阴煞。”苏济世突然抓住他的手,“我体内的蛊虫,是不是也能用这法子驱除?”
秦墨摇头:“苏老先生,您的身体太虚弱了。昨夜我强行驱蛊,已经耗尽了真气。若再强行施为,怕是……”
“我明白。”苏济世松开手,笑了笑,“我只是想……再试试。”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苏济世斑白的头发上。秦墨看着他苍白的脸,突然想起《青帝长生经》里的一句话:“医者仁心,渡人亦渡己。”
或许,真正的“医道”,不是强行改变什么,而是学会接受,学会等待。
“苏老先生,我明日去一趟万宝阁。”秦墨说,“我想亲眼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苏济世猛地抬头:“不行!万宝阁的人……”
“我会小心的。”秦墨打断他,“苏小姐会陪着我。而且,我需要更多的线索——关于阴寿阁,关于《济世医典》,关于您当年的事。”
苏清婉走进来,手里拿着件厚外套:“爷爷,秦医生说得对。我们去万宝阁,当面问清楚。”
苏济世看着两人,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好……我陪你们去。”
午后的阳光正好。秦墨站在青木堂门口,望着苏清婉把苏济世扶上轿车。苏清婉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担忧,却也带着坚定。
“秦医生,我们等你。”她说。
秦墨点了点头,转身走进诊所。阿婆正拿着扫帚扫地,看见他进来,笑着打招呼:“秦医生,您可算醒了。周警官刚才来过,说下午三点来接您。”
秦墨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现在是上午十点。他走到药柜前,取出《青帝长生经》和《济世医典》,坐在诊桌前翻看起来。
《青帝长生经》的第一页,写着:“医道通仙,非独疗疾,亦能渡魂。”
《济世医典》的第一页,写着:“医者仁心,渡人亦渡己。”
两本书的扉页,竟有着相同的批注。
秦墨的手指轻轻拂过泛黄的书页,突然笑了。
或许,这就是他的“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