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土载千钧(1 / 2)

离开沉水之渊时,定渊珠化作的金鳞鱼仍在时枢玉简的水纹中畅游。简身的四瓣莲花已各显其性:水瓣柔婉,火瓣炽烈,玉瓣温润,金石瓣坚韧,四色光晕交织流转,像极了女娲补天所用五色石的缩影。

火鸦在前方引路,飞过一片浅滩时,突然发出警惕的嘶鸣。我低头望去,滩涂的泥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硬,原本湿润的黑土渐渐泛出苍黄,踩上去不再陷足,反而传来“咯吱”的脆响,像是踩在风干的兽骨上。

“是‘息壤蜕化带’。”时枢玉简的土纹突然亮起——这是自息壤源地后,土属性力量第一次主动呼应。“女娲造人时,曾将息壤分为‘生土’与‘固土’,生土孕育生机,固土承载天地。这里的土就是固土,看似贫瘠,实则藏着‘承载’的真意。”

话音未落,脚下的地面突然塌陷。我下意识抓住火鸦的羽翼,却被一股巨大的吸力拽向深渊。坠落中,时枢自动展开五行风纹,赤青黄白黑五道光芒在周身织成护罩,减缓了下落的势头。透过护罩往下看,深渊底部并非黑暗,而是铺着一层厚重的黄土,土面平整如镜,隐约能看到手掌的纹路。

“砰——”

落在黄土上的瞬间,地面竟像活物般震颤了一下。站稳后才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只巨大的黄土手掌中央,手掌的纹路清晰得如同刻上去的,每道纹路里都嵌着细碎的五色石屑,在微光中闪烁。手掌边缘矗立着四座土台,台面上分别刻着“东”“南”“西”“北”四字,字缝中渗出不同颜色的土粒:东台泛青,南台赤红,西台苍黄,北台黝黑。

“这是‘承天掌’。”时枢的声音带着敬畏,“传说女娲补天时,曾以手掌托举将要倾塌的天穹,掌纹化作大地脉络,掌力凝成四极土台,才稳住了天地。这手掌是她力量的具象化,在考验我们是否懂得‘承载’的重量。”

手掌突然开始合拢,黄土壁从四周挤压过来,带着千钧之力。时枢发出急促的警示:“土能载物,亦能覆物!若不能以四方之土镇住掌纹,我们会被压成齑粉!”

我立刻看向四座土台。东台的青土让我想起息壤源地的生土,南台的红土与枫林的火土气息相合,西台的黄土带着沉水之渊底泥的湿润,北台的黑土则与风蚀城的沙砾同源——这不正是沿途收集的“四方之土”?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女娲以四方之土立四极,不是随意分配,而是让不同属性的土相互制衡,共同承载天地的重量。”

火鸦衔来之前收集的息壤袋,我抓出一把青灰色的息壤,朝着东台撒去。青土落在台面上,立刻与台中的青粒相融,东台发出一声嗡鸣,刻着“东”字的土台突然升高半尺,一道青光顺着掌纹流向掌心,在地面画出一条蜿蜒的青线。

“快!南台!”

我将枫林收集的赤红焦土撒向南台。红土与台中的赤粒相触,瞬间燃起淡淡的火焰,火焰顺着掌纹蔓延,在青线旁画出一条红线,两道纹路相交之处,竟生出细小的嫩芽。

紧接着,将沉水之渊的苍黄底泥撒向西台。黄与黄相融,西台的土面泛起涟漪,一道黄水顺着掌纹流淌,浇灌着新生的嫩芽,嫩芽竟在瞬间长成细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