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宇穿过青铜传送门的一刹那,一股刺骨的寒风如饿虎扑食般猛扑过来,将他紧紧地裹挟其中。他只觉得眼前一花,待视线重新清晰时,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片荒芜的赤黄色土地之上。这片土地龟裂纵横,仿佛是被无数次的战争摧残所致。
目光所及之处,远处散落着大量锈迹斑斑的青铜兵器和断裂的兽骨,这些遗物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战斗。天空中,暗灰色的碎云缓缓飘荡,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压抑和肃穆的氛围。空气中弥漫着上古战场残留的血腥与战意,那股浓烈的气息让人闻之欲呕,却又在同时激起了林宇内心深处的热血与豪情。
林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荡的心情,然后缓缓收起了背后的源初之翼。然而,就在他刚刚站稳脚跟的瞬间,地面突然剧烈震颤起来,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
伴随着地面的震动,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从西侧的断崖后传来。那脚步声犹如雷鸣一般,震得林宇的耳膜嗡嗡作响。紧接着,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响也传了过来,这声音在寂静的古战场上显得格外突兀和惊悚。
在林宇紧张的注视下,一道高大魁梧的身影缓缓从断崖后走了出来。这道身影高达数丈,宛如一座移动的山岳。他头戴锋利的兽角,身披破烂的兽皮,周身燃烧着幽蓝色的火焰,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鬼。
然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还是这道身影的无首之躯。他的双乳竟然化作了泛着寒光的眼眸,死死地盯着林宇;而他的肚脐则张开成了一个布满獠牙的巨口,仿佛随时都能将人吞噬。在他的胸前,还扣着一面刻满符文的青铜面具,那面具上的符文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
战国至汉初成书的《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讲述了刑天与黄帝(或天帝)争神失败,被砍头后仍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持干戚继续战斗的故事。
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子·地形注》中记载“西方有形残之尸”,“形残”就是“形夭”,说明刑天的神话传说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开始流行。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写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赞颂了刑天不屈的精神。
唐代段成式所着的《酉阳杂俎》卷十四中也讲述了刑天的神话,写作“形夭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山。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而舞焉”,将其名字记为“形夭”。
宋代罗泌在《路史·后纪三》中记载,“炎帝(神农)乃命邢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卜谋》”,指出刑天是炎帝一族的巫师或乐师,能制作和丰收有关的音乐。
毫无疑问,出现在林宇面前的,正是涿鹿古战场的boss之一——刑天!
“外来者……扰我沉眠……”刑天的声音从肚脐处传出,沙哑如裂石,他双手握住背后插着的巨型战斧,蓝色火焰骤然暴涨,“死!”
就在话音还未落之际,刑天突然毫无征兆地猛然挥动手中的巨斧,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原地狠狠地劈砍了下去!刹那间,两道蓝色的斧芒如同闪电一般紧贴着地面疾驰而来,所过之处,地面都被硬生生地撕裂开来,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其中。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凶猛攻击,林宇的瞳孔猛地一缩,心中暗叫不好。他毫不犹豫地迅速扇动起那对源初之翼,身形如鬼魅般侧身一闪,险之又险地避开了斧芒的正面冲击。然而,斧芒的威力实在太过巨大,尽管林宇已经尽力闪避,但还是有部分斧芒擦着他的羽翼掠过,带起一串火星。
斧芒与地面撞击后,瞬间在地上劈出了两道深不见底的沟壑,沟壑中寒气四溢,周围的碎石在瞬间被冻结成冰,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林宇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立刻调动起体内的源初病毒,只见他的指尖上突然燃起了一团淡金色的火焰。这团火焰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其中蕴含的能量却极其恐怖。
原来,在之前读取波特博士的记忆时,林宇就已经得知了刑天的属性是冰。而火属性的攻击对于冰属性的敌人来说,往往能够造成极大的克制伤害。虽然林宇也对刑天为何会属于冰属性感到有些疑惑,毕竟这种设定确实有些奇怪,但此刻他已经无暇去思考这些问题了。
刑天见自己的一击竟然落空,不由得怒吼一声,他的双脚猛地蹬地,如同一颗炮弹一般直直地向前冲刺而去。手中的战斧更是带着凌厉的破风声,以泰山压卵之势狠狠地直劈而下!
林宇见状,身形敏捷地俯身躲开,同时他的指尖如同闪电一般迅速弹出了三道源初火刃。这三道火刃如同流星划过夜空一般,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准度径直射向刑天胸前的那块发亮区域——那里,正是刑天的弱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