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召开听证会!”
“严惩叛徒!”
“不能再等了!”
山呼海啸般的民意,通过无数条加密线路,涌向了决策层的案头。
在这股几乎要将国策局撕裂的狂潮中,内部安全副局长魏承业,再一次“顺应民意”,召集了所有高层。
他宣布,将原定于一周后的听证会,提前到三天后。
“我理解各位的心情。”
通过内部直播,他出现在所有人的屏幕上,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痛心与惋惜。
“失去一位如此杰出的天才,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但国策局的基石,不容动摇。”
他的话语,安抚了最激动的人群,也宣告了赵千讯的最终命运。
直播结束。
在无人察觉的办公室角落里,魏承业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一丝不苟的制服。
他的手,极其自然地抬起,调整了一下左手的袖扣。
那个动作,精准,稳定,与过去十年里,他每一次整理着装的习惯,别无二致。
听证会前的三天,像是凝固在琥珀里的漫长冬季。
国策局总部,每一条走廊的空气都凝重得可以拧出水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对一个天才的最终审判。赵千讯的命运,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已经盖棺定论。
在这片压抑的死寂中,赵千讯最亲密的助手,一个年轻的研究员,第三次站在S级实验室的隔离门前。他再一次提交了探视申请。
“请求被驳回。”冰冷的电子提示音响起。
年轻研究员靠着冰凉的金属墙壁滑坐下去,将脸埋在双臂里。他身后,那些曾经以加入赵千讯团队为荣的科技派精英们,或沉默,或愤怒,或茫然。他们的信仰,正在崩塌。
而在黑暗的实验室内部,赵千讯没有开灯。他像一尊雕塑,坐在工作台前,一言不发。他拒绝了所有通讯,拒绝了所有探视,将自己彻底沉入黑暗。
听证会前一天,午夜。
一道微不可见的蓝光在“静默病房”的墙壁上一闪而过,那是韩清留下的,绝对安全的物理信道。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金属包裹,无声地滑落到陆渊的床边。
包裹里是几枚薄如蝉翼的微型传感器,表面覆盖着一层可以吸收几乎所有频段电磁波的特殊涂层。成品,赵千讯设计的“拾音器”。
包裹里还有一张数据芯片,里面只有一张结构图和一行简短的操作说明。
这是赵千讯的回应。在被全世界抛弃的绝境里,他选择将自己最后的作品,交给了这个仅有数面之缘,却将他推入深渊的男人。一种无声的,赌上一切的信任。
韩清的身影,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如鬼魅般穿行在国策局总部的阴影中。
第三食堂的后厨,一枚“拾音器”被她悄无声息地贴在了排烟管道深处,正对着厨师长最常停留的那个炒锅。
魏承业办公室所在楼层的中央空调通风管道内,另一枚传感器被精准地安放在主出风口的下方,可以俯瞰整个房间。
最高听证会的会场,最后的布置正在进行。韩清伪装成安保检查人员,在厚重的红地毯下,审判席正前方的地板接缝处,安置了最后一枚。
做完这一切,她回到A-3特护中心外围的监控点。
而风暴中心的陆渊,依旧在“静养”。他没有进行任何模拟推演,没有要求更多的情报。他只是让王胖子将魏承业那三千六百五十次的点餐记录,整理成了一份最简单的,只包含日期和菜名的文档。
他看着那份文档,一看就是一整天。
听证会当天。
国策局最高听证会场,戒备森严。每一寸空间都被反侦察设备反复扫描,确保没有任何电子信号能够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