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多尔衮向一旁的兵部尚书鳌拜,发问道,
“如今吴三桂和他麾下的关宁铁骑,可是还在东北锦州驻防?”
见上首的摄政王多尔衮,发问,兵部尚书鳌拜立刻开口回道,
“回禀摄政王,吴三桂及其麾下的两万关宁铁骑,如今确实还在东北锦州驻防!”
得到肯定答复后,多尔衮想了一下,
对兵部尚书鳌拜下令道,
“立刻调吴三桂及其麾下的2万关宁铁骑回京,
同时,将驻守汉中的副将李国翰,也调回京师!
之后任命吴三桂为主将,李国翰为副将,率领两万关宁铁骑,一万京畿八旗,共三万大军,
于二月初十,入陕西蒲城平乱!”
兵部尚书鳌拜,闻言,立刻明白了摄政王多尔衮此举的深意,
乃是用辽东汉人李国翰率领的1万京畿八旗,监视吴三桂的两万关宁铁骑,以让其彻底倒向大清,
毕竟之前的吴三桂,自山海关放大清入关击退李自成军队之后,
在投降大清初期,吴三桂还依旧继续与南明政权保持联系,
这些都使得大清始终对吴三桂保持有警惕和猜忌之心,
故,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只是派吴三桂去进攻李自成,
当李自成彻底被清军攻灭之后,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表面上对吴三桂封爵封王,优厚相待,
实际在政治上吴三桂没有任何权力,
在军事上吴三桂虽有一只独立统率的2万关宁铁骑,
但是大清对他防备极严,只是利用他的军队去攻击李自成。
李自成被清军彻底攻灭之后,大清立刻将吴三桂及其所部2万关宁铁骑,全部调往东北龙兴之地的锦州驻守,还专门派了三万满八旗主力大军,在旁监视,以防不测!
对此,吴三桂也明白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意思,
之后见北清、南明,平分天下对持已成定局,
为了以后的政治前途考量,
吴三桂才于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之后,切断了与南明隆武政权的联系,
同时,一再上书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表示只愿意效忠清朝。
多尔衮对于吴三桂这种思想转变还是非常认可的,
所以,此刻当山西和陕西爆发反清浪潮之后,
在没有太多军队可以调用的情况下,
多尔衮想到了调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开赴陕西平定叛乱。
不过多尔衮还是很防备吴三桂的,
毕竟他去平叛的这些人都是吴三桂之前的同僚,都是原明朝将领,
万一吴三桂到了那,再和他们勾结起来,
那陕西局势将会更加之复杂。
故,多尔衮想到了派辽东汉将李国翰带领1万八旗精锐,名为协同吴三桂的两万关宁铁骑共同平叛,实际上就是专门监视挟制吴三桂而已。
而李国翰虽是汉人,却不是明朝投降过来的人,
他的家族世代居住于关外铁岭,是关外的汉人,
自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李国翰的父亲李继学,就带领子嗣投到了努尔哈赤旗下,
后来李国翰家族在皇太极时期被编为汉军镶蓝旗。
李国翰本人也获得皇太极赏识,成为了汉军镶蓝旗统领。
所以对于李国翰,多尔衮是百分百信任的,
因此才会派他去监督吴三桂。
而兵部尚书鳌拜,也已经想到这一点,
故,才觉得摄政王多尔衮此举之高明,
忙立刻接令道,
“下官遵旨!”
“好,如此,众臣下去准备去吧,
九天后,二月初十,准备就绪好,立刻全军出击,
平定山西、陕西之乱!”
多尔衮看着朝中重臣,大声下令道,
“臣等谨遵摄政王号令!”众臣忙接令道!
随着二月初一,下午,
满清军事扩大会议的圆满成功落幕,
一场南明攻、满清守的大战,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