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叫金三鑫 > 第2章 古卷藏秘,社团试刃

第2章 古卷藏秘,社团试刃(1 / 2)

金三鑫在燕京大学的生活,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每一笔都清晰而富有目的。他穿梭于课堂、图书馆、社团与修炼点之间,将时间利用到了极致。

学术的深耕与意外的线索。

《高等数学》课上的一鸣惊人,为他赢得了教授的青睐和部分同学的敬佩,但也引来了如李哲般隐约的嫉妒。金三鑫对此浑不在意,他深知知识的价值。他将更多时间泡在图书馆,不仅啃读艰深的专业教材,更将大量精力投入到那些落满灰尘的古籍区。

他查阅地方志、野史笔记、道家杂谈,搜寻一切与“陨铁”、“星宿”、“金气”、“炼器”相关的只言片语。这个过程枯燥且希望渺茫,但他凭借着青铜残片带来的微弱感应和超乎常人的耐心,如同考古学家般细心筛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记载前朝皇家营造司杂录的残破手抄本中,他发现了一段模糊的记载:“……永乐年间,改建紫禁,于地基深处得异铁数块,色黝黑,质密而坚,触之冰寒,似含星芒,匠人以其不祥,熔铸于殿角镇兽基座之下……”

异铁?色黝黑?似含星芒?熔铸于殿角镇兽之下?

金三鑫的心脏猛地一跳!这描述,与李老提及的“天外陨铁”何其相似!而且地点,竟然就在这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内!

线索虽然依旧模糊,却第一次将“星辰金气”的可能来源,指向了一个具体而宏大的方向。紫禁城,那可不是能随意挖掘探查的地方。但他记下了“殿角镇兽基座”这个关键信息,这或许意味着,并非需要挖地三尺,而是可能存在某种表面上的“载体”?

社团的试炼与人脉的编织。

在“电子技术协会”,金三鑫没有藏拙到底。当协会承接了一个为学校老教授改造老旧实验室恒温系统的项目时,面对复杂的模拟电路设计和抗干扰难题,几个高年级学长都一筹莫展。金三鑫在众人争论不休时,默默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勾勒出一个结构巧妙、稳定性极高的改进方案,其中甚至隐含了一丝他对能量场平衡的模糊理解(源自“物气”感应和青铜残片的启发)。

方案一出,满座皆惊。其构思之精妙,对底层细节把握之老辣,完全不像一个大一新生。协会会长,一位即将保研的大四学长,拿着那份草稿,看了金三鑫许久,最终拍了拍他的肩膀:“金学弟,深藏不露啊!这个项目,你来做技术核心。”

这一次,是实力使然,他无法再完全低调。

他坦然接受了这个角色,带领一个小团队,高效地完成了项目,赢得了协会内部的真正尊重。通过这个项目,他与几位技术扎实、为人踏实的学长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这是他未来技术团队的第一块基石。

而在“创业与发展协会”,他依旧保持着观察者的姿态。但他敏锐地发现,那个来自江南、名叫林薇的女生,似乎对协会里空谈“模式”、“风口”的氛围有些不屑,她更关注具体的供应链、成本控制和现金流。金三鑫在一次关于“如何验证一个小型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讨论中,没有高谈阔论,而是提出了一个极其务实、成本低廉的“校园地推+线上小众论坛反馈收集”的方案,细节详尽,可操作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