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其他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水锤泵模型,询问着暖手铁盒的制作细节。
林向阳和晓梅耐心地一一解答。
先前那些轻视的目光,早已被好奇、佩服乃至一丝羡慕所取代。
林家兄妹用扎实的成果和沉稳的应对,赢得了尊重。
然而,林向阳并未被这暂时的顺利冲昏头脑。
他的目光看似落在热情的询问者身上,眼角的余光却始终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钱叔的身影没有再出现。
那个与钱叔交谈过的、气势不凡的中年男子也毫无踪影。
但他们真的放弃了吗?
沈工的出现和关注,是否本就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或者,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展览在下午时分接近尾声。
评委们进行了最后的合议,参展队伍也开始陆续收拾物品。
就在林向阳和晓梅准备将模型拆解装箱时,一个穿着文化馆工作制服、面容和善的中年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表格。
“是林向阳同学吧?”
工作人员笑着问道,“你们的‘水锤泵模型’和‘暖手铁盒’,经过评委评审,一致认为设计巧妙,实用性强,充分体现了勤俭节约、动手创造的精神,被评为本次展览的‘优秀创新成果’!这是获奖证书,恭喜你们!”
工作人员将一张印着红章的奖状递到林向阳手中。
周围响起了一阵祝贺的掌声。
晓梅激动得小脸通红,紧紧抓住了大哥的胳膊。
林向阳心中也涌起一股热流。
这份荣誉,是对他们兄妹辛苦付出的肯定,更是他为自己和家庭争取到的一层实实在在的保护色。
“谢谢,谢谢评委老师,谢谢街道和学校的培养。”林向阳连声道谢,态度依旧谦逊。
工作人员又递过来一张小小的、印刷精美的纸条:
“另外,区里红星机械厂的领导也对你们的作品很感兴趣。这是厂里技术科的联系方式,他们表示,如果你们有兴趣,以后寒暑假可以去厂里的技工学校旁听一些基础课程,或者参加他们组织的一些青少年技术交流活动。”
红星机械厂!
林向阳心中一动。
这不是杨厂长所在的厂子吗?
虽然上次他婉拒了特招,但看来厂里并未完全放弃对他的关注。
这次以“旁听”、“交流”这种更温和、更符合学生身份的方式递出橄榄枝,无疑是一个更稳妥、也更令人心动的机会。
他郑重地接过纸条:“谢谢您,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兄妹俩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收拾好展品和奖状,拖着板车,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