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撇撇嘴,故作大方地挥挥手:“拿去吧拿去吧!一堆破烂,也就你当个宝!”
语气里满是鄙夷。
林向阳不以为意,道了声谢,便开始仔细地将那些废弃的火柴盒、裁切下来的碎纸片,分门别类地捡拾到竹筐里。
他专挑那些图案相对完整、颜色鲜艳(主要是红、金、绿等喜庆色调)的部分。
看着大哥真的把一堆“垃圾”当宝贝似的捡回来,卫国和晓梅面面相觑,晓雨也好奇地蹲在旁边看。
“大哥,你要这些……真的能当包装纸?”
晓梅拿起一片印着半个“囍”字的碎纸,难以置信。
“单张当然不行,”林向阳胸有成竹,“但如果……我们把它们拼起来呢?”
他让晓梅找出家里所剩不多的面粉,熬了一小锅稀稠适中的浆糊。
然后,他找出一张之前糊窗户剩的、韧性较好的旧牛皮纸(面积较大),铺在炕桌上作为基底。
“来,大家一起动手!”
林向阳挽起袖子,“就像……就像咱们小时候玩拼图,或者晓雨画画一样!把这些碎纸片,按照颜色和形状,一片一片,拼贴在这张牛皮纸上!不用讲究具体的图案,只要把颜色搭配得好看,拼出那种……那种热热闹闹、花花绿绿的感觉就行!”
他描绘着蓝图:
“想象一下,用这种我们自己‘画’出来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花纸’,去包装我们的礼盒,该有多特别?”
这个充满童趣和艺术感的任务,瞬间激发了大家的兴趣,尤其是晓雨。
她对于色彩和形状有着天生的敏感,很快便沉浸其中,小手灵活地将一片片红色的碎纸拼凑在一起,间或点缀上金色的线条、绿色的叶片残影。
她不像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更像是在创作一幅巨大的、充满节日气息的抽象拼贴画。
晓梅也放下了疑虑,细心地将边缘抚平,确保粘贴牢固。卫国则负责刷浆糊,递纸片,干得不亦乐乎。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昏黄的灯光下,将那些被视为废料的边角料,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美感。
这是一个缓慢而需要耐心的过程。
但当第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碎片拼合而成的、色彩斑斓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定制包装纸”诞生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惊叹。
“哇!好……好漂亮!”
晓雨看着自己的“作品”,小脸激动得通红。
那纸上红金交织,绿意点缀,虽无具体形象,却洋溢着一种朴拙而热烈的年节气氛,远比合作社里那种单调的红色包装纸更具个性和艺术感。
“太神了!大哥!”
卫国摸着那凹凸不平却别具风味的纸面,赞不绝口,“这纸拿去包东西,谁看了不迷糊?”
晓梅也终于信服地笑了:“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费点工夫。”
“工夫我们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