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巧借东风扬帆起(2 / 2)

同时,林向阳根据反馈,迅速对剧本进行了修改,在故事高潮处,增加了一个参照英雄董存瑞事迹的桥段,着重刻画了主角在关键时刻,受英雄精神感召,想到党的培养,从而爆发出巨大勇气的情节。

“加入‘董存瑞’章节过审”——这一修改,直击审查要害,完美契合了宣传要求,郑干事再也挑不出任何毛病,顺利盖章通过。

当第一批油印的、封面盖着“红星街道宣传组”红色印章的连环画,通过街道渠道分发到各个大院和居委会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种新颖的形式深受欢迎,林家兄妹的名字,也作为“主要创作人员”,在街道内部得到了表扬。

李主任脸上有光,特意申请了一笔小小的奖金和一批实物奖励(粮食)作为对他们“无私奉献”的表彰。

这笔奖励,数额虽远不如私下售卖,但却拿得堂堂正正,无比踏实。

夜晚,林家小屋内。

“大哥,这下好了,咱们的名声打出去了,还是好名声!”卫国与有荣焉。

晓梅小心地收好奖金和票证,脸上是安心笑容:“嗯,这样赚钱,心里踏实。”

晓雨则看着人们争相传阅她画的连环画,眼睛里闪烁着骄傲的星光。

林向阳看着这一幕,心中欣慰。

他成功地在体制的夹缝中,为家庭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且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然而,就在他以为一切顺利时,街道办的王干事送来奖励时,随口提了一句:“向阳,你们这油印技术真不错,比文化站有些资料印得都清晰。听说……区里印刷厂最近任务紧,有些急活都排不上号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林向阳心中一动。

国营厂生产力不足,是否存在“计划外”的需求?

雪花依旧不紧不慢地飘洒着,将胡同染成一片持续的银装素裹。

街道表彰带来的那点奖金和实物,如同寒冬里的一杯热茶,暖了身子,也稳了心神。

林家兄妹靠着炉火,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这种踏实,源于劳动被认可,源于那条在体制边缘小心翼翼开辟出的、看似稳妥的路径。

“大哥,这下好了,”

晓梅将崭新的五元奖金仔细地夹进账本里,声音里透着轻快,“咱们这算是在街道挂上号的正经‘创作人员’了吧?”

卫国啃着街道奖励的杂面馒头,含糊不清地附和:“就是!看谁还敢说咱们是瞎捣鼓!李主任都表扬咱呢!”

林向阳看着弟妹们高兴,心里也宽慰,但他的思绪并没有停留在眼前的满足上。

王干事那句看似无意的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悄然发芽——“区里印刷厂最近任务紧,有些急活都排不上号……”

印刷厂任务紧,意味着市场需求存在缺口。

而他,恰好掌握着一种低成本、快速响应的印刷能力。

年画在邻里间的成功试水,证明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如果能将销售渠道从大杂院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比如……覆盖整个片区、甚至多个街道的供销社,那将是多么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