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巧思妙改御风火(2 / 2)

看着他步履明显轻快许多,肩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下意识地缩着,有人好奇地问:“卫国,今儿个担子轻了?咋看着这么得劲?”

卫国憨厚地咧嘴一笑,带着几分自豪拍了拍扁担中间那个奇特的轴承装置:“我大哥给装的‘宝贝’,省劲儿!肩膀不疼了!”

消息很快传开。

林家老大又捣鼓出新玩意了!

能给扁担省力!

这对于同样需要肩挑背扛的普通住户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陆续有人上门来“参观”这根神奇的扁担,林向阳也并不藏私,简单讲解了原理,并表示如果有合适的废旧轴承,也可以帮大家改造。

这项看似微小的“童工福利革命”,不仅切实减轻了卫国的劳苦,保护了他的身体,更再次巩固了林向阳“技术小能手”的形象,赢得了不少务实邻居的好感。

轴承省力扁担的成功改造,如同给林家这架艰难前行的马车,卸下了一份沉重的负担。

卫国肩头的伤痕在药膏和减负的双重作用下日渐愈合,他挑担行走时那份久违的轻快,不仅是对身体的解放,更是对精神的鼓舞。

林家小院里,炉火融融,薯香弥漫,弟妹们脸上因饱暖而重现的红润,是林向阳此刻最大的慰藉。

然而,居安思危的警觉早已深植于林向阳的骨髓。

烤红薯生意虽稳,却受季节所限,且原料(红薯、煤)价格波动、国营竞争乃至王翠花之流的暗中觊觎,都如同悬顶之剑,提醒他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开辟更稳定、更具前瞻性的财源和信息渠道,势在必行。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鱼龙混杂、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地下世界——黑市。

但与之前为了生存而冒险零散交易不同,这一次,他想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条能够持续提供信息、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调剂物资的“暗线”。

信息,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尤其是关于物资流动、价格浮动的信息,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过实物本身。

谁能成为这条“暗线”的牵线人?

林向阳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身影——张麻子。

这个昔日黑市的地头蛇,虽被林向阳用计震慑并间接“收编”为废品采购员,但其在黑市摸爬滚打多年积累的人脉和消息灵通度,正是林向阳目前急需的。

只是,与张麻子打交道,无异于与虎谋皮,须得慎之又慎。

机会很快来临。

这日傍晚,林向阳借口去废品站找刘海中大爷淘换点旧铁丝,独自一人绕到了城隍庙后身那条僻静的死胡同——他与张麻子约定的隐蔽联络点。

他在墙根一块松动的砖石下,放入了一小包用油纸裹着的、晓梅精心烤制的几个焦香红薯(比售卖品相稍次,但仍是难得的美味),这是约定的“信号”兼“预付甜头”。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一个缩着脖子、穿着臃肿旧棉袄的身影便鬼鬼祟祟地溜了进来,正是张麻子。

他脸上那道疤在暮色中更显狰狞,眼神却精明地四下扫视,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凑到林向阳跟前,压低声音,带着几分讨好又难掩贪婪的腔调:

“林……林小哥,您可算来了!有啥好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