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等于承认了自己手艺差,还欠了林家一个人情;
不接,这浓烟问题解决不了,他就要成为全院公敌。
在众人注视下,他脸色变幻半天,最终还是一把抓过了图纸,梗着脖子,硬邦邦地挤出一句:“……我……我看看再说!”
说罢,再也无颜停留,拽着还在冒烟的炉子旁发呆的周胖子,灰溜溜地躲回了屋里。
王翠花见周满囤都服了软,也讪讪地缩回了脑袋。
一场眼看要升级为群体指责的危机,就这样被林向阳用一张轻飘飘的图纸,巧妙地化解于无形。
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让他拥有了居高临下、轻松掌控局面的资本。
邻居们见问题有了解决希望,也纷纷散去,临走前还不忘夸林家小子一句“仁义”、“厚道”。
回到屋里,卫国还有些不解气:“大哥,就这么便宜他了?还给他图纸?”
晓梅却若有所思:
“大哥做得对。咱们给了图纸,他要是改好了,烟没了,邻居感激咱们,周家也欠咱们情。他要是改不好或者不改,那丢人的也是他,跟咱们没关系。这叫……以德服人?”
林向阳赞许地看了大妹一眼:“晓梅说得对。咱们的目标是安稳过日子,不是结仇。能用一点小知识换来清净,值得。”
他顿了顿,看向窗外周家的方向,眼神微凝,“不过,周满囤这人,心眼活,面子折了,心里未必真服气。王翠花更是不会甘心。咱们给了图纸,只是暂时停战,接下来,还得看他们怎么做。”
果然,接下来的两天,周家那边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浓烟时大时小,看来周满囤是拉
到了第三天,那恼人的黑烟终于显着减弱,虽然还达不到林家炉子那般近乎无烟,但已不至于扰民了。
周满囤再出门时,面对邻居们的目光,虽然还有些不自然,但总算能抬起头了。
他也没再来找林家麻烦,似乎默认了这次“技术碾压”的结果。
然而,林向阳却发现,周胖子偶尔看向林家这边的眼神,躲闪中似乎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恨。
周家炉灶的浓烟风波,在林向阳一张轻巧图纸的“点拨”下,算是暂告平息。
周满囤虽心有不甘,面子上总算勉强按图索骥,将那乌烟瘴气的炉子整治得勉强能见人,邻里间因污染而起的怨气也随之消散。
大杂院重归表面上的平静,只是那平静之下,因林家日渐红火的小生意而滋生的复杂心绪,如同暗流,仍在无声涌动。
烤红薯的生意已然步入正轨。
“二次燃烧节能窑”的高效省煤,使得林家的烤薯在成本和品质上都占尽优势,那焦香甜蜜的气息,几乎成了胡同口冬日里最温暖的召唤。
晓梅的账本上,数字稳定增长,家庭基金盒的分量日渐扎实,连带着兄妹四人脸上,也多了几分这个年纪本该有的、却久违了的红润光泽。
然而,这日渐好转的光景,却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辛劳之上。
每日天不亮,林向阳便要起身生火预热炉窑;
卫国则负责最重要的体力活——往返于家和合作社或更远的集散点之间,挑回沉甸甸的红薯、煤块以及各种零碎物资。
那根跟随林家多年的旧扁担,几乎日夜不停地压在他尚且单薄的肩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