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那封盖着街道办红印的推荐信,如同一声春雷,惊醒了林家沉寂多年的求学梦,也在大杂院里引发了新的波澜。
【能量:0.51\/10】的光芒稳定地闪烁着,映照着林向阳心中难得的晴朗。
妹妹林晓梅更是将那张薄薄的信纸视若珍宝,晚上睡觉都要压在枕头底下,仿佛这样就能离梦想更近一步。
林向阳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便仔细替晓梅整理好衣装——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打着小块补丁的旧棉袄,但干净整洁,头发也梳得一丝不苟。
他自己也换上了一身最体面的行头,带着妹妹,揣着那封沉甸甸的推荐信,朝着区中心小学走去。
一路上,晓梅的小手紧紧攥着大哥的衣角,既兴奋又紧张,小脸绷得紧紧的,不停地小声默背着大哥这几天紧急为她“特训”的拼音和简单算术。
“别怕,”林向阳感受到妹妹的紧张,轻声安慰,“就像昨天在陈老师办公室那样,平时怎么学的,就怎么考。大哥相信你。”
他的鼓励和那份无形的底气感染了晓梅,她用力点了点头。
区中心小学比起街道办的气派许多,红砖围墙,操场上立着木质篮球架,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
这一切对晓梅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
门卫打量了一下他们寒酸的衣着,原本有些怠慢,但看到那封盖着公章的推荐信,尤其是落款是“街道办”,态度才稍好一些,指点他们去了教务处。
教务处的气氛与街道办截然不同,更加严肃和程式化。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四十多岁、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表情刻板的男老师,姓王,是教务处的干事。
王干事接过推荐信,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好一会儿,眉头越皱越紧。
“林晓梅?十一岁?现在想来插班四年级?”
他抬起头,目光从镜片上方射出来,带着浓重的怀疑和审视,上下打量着瘦小的晓梅,“之前在哪读书?有之前的成绩单吗?”
“王老师,我妹妹之前因为家里困难,失学了一段时间。但她一直在家自学,很用功,认识很多字,也会算数。街道办的陈老师考核过,觉得她有能力直接考四年级。”
林向阳不卑不亢地解释。
“自学?”
王干事嗤笑一声,语气带着明显的不信和轻蔑,“胡闹!四年级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课程紧,任务重,是自学能跟上的?街道办懂什么教学?随便写封推荐信就想塞人进来?当我们学校是什么地方?”
他的话像冰冷的钉子,毫不客气地砸过来。
晓梅的小脸瞬间白了,下意识地往大哥身后缩了缩。
林向阳心中愠怒,但脸上依旧保持平静:“王老师,有没有能力,考一考就知道了。陈老师在推荐信里也写了,欢迎学校任何形式的考核。”
“考?当然要考!”
王干事把推荐信往桌上一扔,语气生硬,“我们中心小学有我们的规矩和标准!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跟我来!”
他拿起一叠空白的试卷和一本花名册,领着兄妹俩穿过安静的走廊,来到一间空着的小教室。
“就在这里考!”
王干事没好气地将一份语文试卷和一份算术试卷拍在桌上,“规定时间一小时。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左顾右盼!我会在旁边看着!”
他显然打定主意要亲自监考,杜绝任何“作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