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帮邻居改良煤炉(2 / 2)

劣质的煤核投入新炉膛,火焰起初有些迟疑,随即仿佛找到了宣泄的通道,呼呼地燃烧起来,势头迅猛。

更令人惊奇的是,那原本浓得化不开的黑烟,竟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迅速变得稀薄、淡青,最后只剩下几乎看不见的袅袅细丝!

一股强劲的热浪瞬间扑面而来,驱散了厨房的阴冷。

“神了!真神了!”孙婶惊喜地叫出声,围着炉灶转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猛地一拍大腿,转身冲进里屋,片刻后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还带着温热的东西出来——一枚圆润光洁、透着淡淡粉色的鸡蛋!

“向阳!好孩子!拿着!”

孙婶不由分说地把鸡蛋塞进林向阳冰凉的手里,“婶儿家就剩这一个老母鸡了,开春才下蛋!给你!可别嫌少!这省下的煤,够买好几个鸡蛋了!”她的感激发自肺腑。

冰凉的鸡蛋躺在掌心,带着生命的微温。

林向阳心头猛地一颤。

在1950年的寒冬,在饥饿笼罩的大杂院,一枚鸡蛋的价值,远超过后世的米其林三星。

这是实实在在的认可,是活下去的希望!

“谢谢孙婶!”林向阳郑重地道谢,小心地将鸡蛋揣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

卫国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了一声,眼巴巴地看着大哥的衣襟。

消息像长了翅膀。

当林向阳带着那枚珍贵的鸡蛋和满身泥灰回到自家门口时,排队的人更多了,眼神也更加热切。钱叔脸上的审视早已被急切取代。

“向阳!该我家了!我家有碎砖头,管够!”他大声嚷嚷着。

林向阳没说话,只是默默点头,带着卫国走向钱叔家。

重复的流程,同样的专注。

当钱叔家炉灶里同样冒出微弱烟气、喷涌出强劲热浪时,钱叔搓着手,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好小子!真有你的!等着!”

他转身回屋,出来时手里捏着一小把蔫黄的小白菜:“刚买的,外头冻坏了几片叶子,剥剥里面还能吃!别嫌弃!”

一把菜叶,轻飘飘的,却重逾千斤。

这是活下去的资本。

一上午,林向阳像陀螺一样转了三家。

除了钱叔的菜叶,他还换到了一小把带泥的胡萝卜缨子和一小块硬得硌牙、不知放了多久的杂粮饼。

怀里那枚鸡蛋,被他捂得温热。

日头偏西,林向阳才拖着几乎散架的身体回到自家那间冰冷的小屋。

虚弱感和能量枯竭带来的眩晕一阵阵袭来,但他看着林晓梅小心翼翼接过去的“战利品”——那枚光洁的鸡蛋、蔫黄的小白菜、带泥的胡萝卜缨子和硬邦邦的杂粮饼——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压倒了疲惫。

“晓梅,把鸡蛋……蒸了。”

林向阳的声音带着沙哑的疲惫,也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今天,咱们吃鸡蛋羹。”

“鸡蛋羹?!”林晓梅的眼睛瞬间睁得溜圆,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她捧着那枚鸡蛋,手都在微微发抖,仿佛捧着的是易碎的稀世珍宝。

林卫国更是直接蹦了起来,喉咙里发出吞咽口水的咕咚声,眼睛死死黏在姐姐手上。

连懵懂的晓雨都似乎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美味,咂巴着小嘴,依偎到林向阳腿边。

家里唯一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被仔细刷洗干净。

林晓梅屏住呼吸,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在鸡蛋顶端磕开一个极小的孔,将里面澄澈粘稠的蛋液一点一点、极其缓慢地倒进碗里,生怕浪费一滴。

又兑了小半碗温水,用一根洗得发白的筷子,沿着一个方向,轻轻地、慢慢地搅打。

蛋液渐渐变得细腻均匀,泛起细小的泡沫。

铁锅里添上小半瓢水。

那个新改造的土灶再次发挥神效,灶膛里劣质煤核稳定燃烧,火力集中,锅里的水很快沸腾。

林晓梅将盛着蛋液的碗小心翼翼地放进蒸屉里,盖上同样缺了边的木头锅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