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 第220章 三线烽烟起,砥柱凝心志

第220章 三线烽烟起,砥柱凝心志(2 / 2)

他深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外部手段固然重要,但内部的团结和信念才是坚持下去的根本。他采纳了玄诚道长的建议,将“抗蒙保境”的大义旗帜举得更高。

他亲自前往伤兵营慰问,将宝贵的药品优先供应给伤兵;他深入街头巷尾,与百姓交谈,倾听疾苦,下令开仓放粮,稳定物价,确保城内基本生活;他多次召集军中将士,发表讲话,表彰功绩,描绘抗蒙胜利后的美好愿景,强调他们是在为家园、为民族而战。

这些举动看似平常,但在围城困境中,却极大地提振了士气,凝聚了民心。巴州军民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城共存亡”的悲壮而坚定的共识。城内流言蜚语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同仇敌忾的氛围。

同时,凌岳也并未放弃对未来的规划和技术提升。他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不断研究那几本羊皮古籍,虽然大部分内容仍难以破解,但他结合现代知识,对那种被称为“墟”的能量以及圣殿骑士团利用它的方式有了更深的模糊理解。他也多次尝试沟通“山海界”,希望能找到修复凌一的线索或获取更多资源,但凌一依旧沉寂,“山海界”也未有新的回应。

他还抽空视察了城内的工匠坊,指导他们对弩机、投石车等进行改进,利用现有材料尝试优化火药配比,并开始秘密绘制一些更复杂的机械设备图纸,为未来的工业升级做准备。这一切都在悄然而坚定地进行着,仿佛在寒冬中埋下等待春天发芽的种子。

这一天,凌岳正在视察新组建的弩炮队训练,一名亲兵急匆匆跑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疑惑。

“主公,城外…城外来了好多百姓!还带着粮食和牲口!”

凌岳一愣,立刻登上城楼。只见巴州城东门外,黑压压地来了数百名扶老携幼的百姓,他们推着独轮车,赶着驮马,车上装着粮食、布匹、甚至还有几口肥猪和羊只。带领他们的,是几位穿着儒衫的老者。

“这是…”凌岳愕然。

很快,城门守将前来禀报:“主公,这些是从附近州县逃难来的百姓,还有几位是本地的乡绅耆老。他们说…说感念将军抗虏之恩,保境安民之德,特来自发劳军!还说…愿意让家中子弟加入将军麾下,共抗胡虏!”

凌岳闻言,心中猛地涌起一股热流!他立刻下令打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乡绅代表众人,颤巍巍地向凌岳行礼:“将军!鞑子凶残,朝廷…朝廷却还要自相残杀!我等小民,别无他法,只知将军是真抗蒙、真保我百姓之人!这些粮秣微薄,乃我等心意,望将军收下!我等的儿孙,也愿交给将军,请将军带着他们,打退鞑子,守住我们的家!”

看着眼前这些面黄肌瘦却眼神坚定的百姓,看着那并不丰厚却沉甸甸的“劳军”物资,凌岳的眼眶有些湿润了。他深深一揖:“父老乡亲厚爱,凌岳…愧不敢当!但请放心,只要凌岳有一口气在,必不负所托,与巴州共存亡,与鞑子血战到底!”

民心可用!大义在握!

这一刻,凌岳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玄诚道长的话。他所坚守的,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这或许才是他在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尽管三面烽烟依旧,强敌环伺,但巴州城内的信念,却前所未有地凝聚起来。这座屹立在宋末烽烟中的孤城,仿佛真正的砥柱,开始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然而,凌岳也清楚,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吕文德、合丹、杨立,乃至其背后的西方势力,都不会轻易放弃。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