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宗泽病重(2 / 2)

他的呼吸愈发急促,每说一句话都要停顿片刻,胸口剧烈起伏着,脸色也因缺氧而泛起一抹不正常的潮红。“我守东京,聚义军,修城防,积粮草,无非是盼着官家能振臂一呼,挥师北进,收复故土,迎回二圣。可一道‘择日还京’的诏书,竟成了镜花水月;二十三道血疏,换来的却是江南的歌舞升平,是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苟且偷生!”

说到此处,宗泽猛地提高了声音,眼中迸射出惊人的怒火,那是积压了无数日夜的愤懑与不甘。可这股气劲刚提起来,便被背部的剧痛打断,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撕心裂肺,身体蜷缩成一团,双手死死按着背部的毒疮,指缝间渗出暗红的血迹。

“大人!”诸将齐声惊呼,想要上前搀扶,却被宗泽挥手制止。

他缓了半晌,才渐渐平息了咳嗽,脸色却愈发苍白,气息也更加微弱。“这病,是忧出来的,是愤出来的!”他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怆,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却又迅速被坚毅取代,“是恨自己年迈力衰,不能亲上战场,手刃金贼;是恨奸佞当道,蒙蔽圣听,耽误中兴大业;是恨中原百姓仍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我却无能为力!”

王棣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叩首:“相公,都是在下无能!未能在扬州说动官家,未能扫清奸佞,让大人如此忧愤,让东京军民失望!”

“末将有罪!”岳飞、王彦等将领也纷纷跪倒,一时间,满室的叩首声与哽咽声交织在一起,震得屋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他们想起宗泽往日里的教诲,想起他顶着寒风在城头巡查的身影,想起他为了义军粮草彻夜不眠的灯火,想起他面对金贼时的临危不惧,心中的愧疚与悲痛如同潮水般汹涌。

宗泽看着跪倒一片的诸将,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缓缓抬起手,示意众人起身。“起来……都起来。”他的声音柔和了些许,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从未怪过你们。王将军星夜兼程,冒死闯行宫;杨再兴将军屡败金贼,勇冠三军;王彦聚八字军,威震河东;鹏举忠心耿耿,屡立奇功……你们做得都很好。”

他的目光一一扫过每个人的脸庞,像是要将这些熟悉的面容刻进骨子里。“我老了,时日无多了。”宗泽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对尘世的眷恋,却更多的是对未竟事业的牵挂,“可大宋未亡,中原未复,二圣未归,我死不瞑目啊!”

“大人!”诸将再次哽咽,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滴在冰冷的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宗泽的眼神突然变得无比锐利,如同年轻时在战场上审视敌情一般,紧紧盯着诸将:“我本来无病,正因忧愤致病。你们如果能够为我消灭敌人,成就主上恢复中原的志向,我虽死而无恨!”

这句话,他说得异常缓慢,却字字铿锵,带着一股穿透生死的力量,如同烙印般刻在每个人的心上。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宗泽粗重的喘息声和诸将压抑的呜咽声。窗外的风声呜咽,像是在为这位孤臣的赤诚而悲泣,又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血战而怒吼。

岳飞猛地抬起头,抹去脸上的泪水,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铿锵有力:“岳飞,誓与金贼不共戴天!此生定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以报大人知遇之恩,以慰天下百姓之望!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末将王彦,愿率八字军,踏平燕云,直捣黄龙!”王彦的声音带着一股悍勇之气,脸上的刀疤因激动而显得愈发狰狞,“定不负大人所托,不负大宋江山!”

“杨再兴,愿为前驱,死而后已!”

“末将愿效死命!”

诸将纷纷昂首立誓,声音此起彼伏,震得门窗微微作响。他们的眼中,早已没了泪水,只剩下视死如归的决绝与对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这些在战场上历经生死的汉子,此刻都被宗泽的赤诚与忠义深深打动,心中的热血被彻底点燃,哪怕前路是刀山火海,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也绝不退缩。

王棣站在诸将之首,望着床上气息微弱却眼神坚定的宗泽,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在扬州行宫的据理力争,想起了黄河岸边的烽火狼烟,想起了太行义军的铮铮誓言,更想起了宗泽那二十三道泣血的奏章。他猛地单膝跪地,双手高举过顶,声音哽咽却异常坚定:“相公放心,王棣,定要辅佐官家,北伐中原,扫清胡尘,收复故土!若不能实现,愿提头来见!”

宗泽看着诸将一个个神情决绝,听着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苍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缓缓闭上眼睛,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背部的剧痛依旧如影随形,可他的心中,却一片安宁。

只要这些忠义之士还在,只要大宋的火种不灭,北伐复土的大业就总有实现的一天。他虽不能亲眼看到那一日,但他相信,这些将领们一定会带着他的遗愿,带着中原百姓的期盼,浴血奋战,直到收复每一寸失地,直到迎回二圣,直到大宋的旗帜重新插遍山河。

屋内的誓言声渐渐平息,诸将依旧保持着单膝跪地的姿势,目光灼灼地望着床上的宗泽,等待着他的进一步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