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国看着这一幕,笑着跟晓阳说:“你看,邻里之间,哪有解不开的矛盾?当初拆迁的时候,李叔、张婶他们不也吵过吗?现在不也好好的?过日子,就得多点包容,少点计较。”
晓阳点点头:“我知道,您以前跟我说过,‘做人就像做木工,得留有余地’,现在我才明白,邻里相处也一样,得互相让着点。”
“这孩子,总算没白教。” 林建国拍了拍晓阳的肩膀,眼里满是欣慰。
中午的时候,晓梅和周凯也回来了。晓梅穿着米色的连衣裙,手里拎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刚炖好的排骨汤;周凯手里拿着个蛋糕,是林诺的五岁生日蛋糕 —— 下周就是林诺的生日,他们提前买好,想让孩子们先尝尝。
“妈,我们回来啦!” 晓梅笑着走进院子,把保温桶递给赵秀兰,“我炖了排骨汤,放了玉米和胡萝卜,孩子们爱喝。”
周凯也跟着打招呼:“爸,建业,最近家具厂忙不忙?我爸妈还问呢,说要是需要帮忙,他们学校的家长群里有不少做装修的,能帮着介绍订单。”
“不用麻烦,现在订单够做了,别太累着你爸妈。” 建国笑着说,“快进屋坐,外面有点风。”
厨房里很快热闹起来。赵秀兰炖着排骨汤,晓梅帮忙择菜,陈慧则在旁边切水果,准备给孩子们做水果沙拉。林老太坐在厨房门口的小凳子上,看着她们忙前忙后,偶尔指点两句 “土豆切小块点,炖得烂”“青菜别煮太久,不然没营养”,屋里飘着饭菜的香气,暖融融的。
两个孩子在客厅里玩奥特曼卡片,念安拿着卡片,认真地问林诺:“这个奥特曼厉害吗?能打败怪兽吗?” 林诺拍着胸脯说:“当然厉害!这是赛罗奥特曼,我最喜欢他了!” 晓阳坐在旁边,陪着他们玩,偶尔帮他们讲解卡片上的技能,笑得像个孩子。
午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菜:炖得酥烂的排骨汤、香喷喷的红烧肉、清炒青菜、还有孩子们爱吃的炸鸡腿。林诺坐在儿童椅上,拿着鸡腿啃得满脸是油,惹得大家都笑了;念安则小口喝着排骨汤,说 “姑姑炖的汤最好喝”。
林老太举起茶杯,里面装着温热的红枣水,笑着说:“咱一家人能这么和睦,平平安安的,比啥都强。以前拆迁的时候,我就怕家里吵吵闹闹,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你们都踏实肯干,互相体谅,这日子才能过得这么顺。”
“妈说得对。” 建国放下筷子,看着全家人,“从清溪村拆迁到现在,快二十年了,咱家人没吵过一次架,没贪过不属于自己的钱,靠的就是‘踏实’‘和睦’这俩字。现在家具厂开了三家分厂,晓阳进了国企,晓梅有了念安,建业有了林诺,都是因为咱一家人齐心。以后啊,咱还得守着这规矩,让孩子们也知道,平淡安稳的日子,才是最珍贵的。”
晓梅点点头,摸了摸念安的头:“以后我会教念安,要踏实做人,和睦待人,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样。”
周凯也笑着说:“我会跟晓梅一起,把咱的家风传下去,让孩子们知道,幸福不是靠钱,是靠一家人在一起,互相疼惜。”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餐桌上,映着每个人的笑脸。孩子们吃完饭后,又跑去广场上玩了,笑声飘得很远;大人们坐在客厅里,聊着家常,偶尔说起小区里的新鲜事 —— 比如张婶最近在帮邻居带孩子,李叔从女儿家回来了,偶尔会来小区跟老邻居下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透着满满的烟火气。
林建国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二十年前,拆迁的时候,村里乱哄哄的,有人抢建,有人吵架,有人贪心不足;而现在,安置区里虽然偶尔也有邻里拌嘴的小插曲,却都是些无伤大雅的 “小瓜”,吵过就忘,不记仇。林家依旧住在当初分的老房子里,没去市区住大公寓,因为这里有熟悉的邻居,有温暖的烟火气,有家人的陪伴。
夕阳西下的时候,孩子们玩累了,躺在沙发上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赵秀兰给他们盖了小被子,轻轻掖好被角;林老太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针线,给念安缝着掉了的纽扣;建国和建业在整理家具厂的报表,偶尔低声交谈几句;晓梅和周凯则在收拾餐桌,动作轻柔,怕吵醒孩子。
屋里很安静,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孩子们轻微的呼吸声。这份平淡而安稳的幸福,不像拆迁时的热闹,也不像家具厂盈利时的激动,却像一杯温水,慢慢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绵长而持久。
林建国知道,以后的日子,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周末,有孩子们的笑声,有家人的陪伴,有邻里间的 “小瓜”,有踏实肯干的日子。而这份幸福,会像种子一样,在林家的每一代人心里生根发芽,让 “和睦、踏实、不折腾” 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直到很久很久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