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阳点点头,转身想进考场,刚走两步又回头,看见全家都站在路边,冲着他笑:爸爸手里还拿着他的备用眼镜,妈妈举着保温杯想递过来,奶奶的拐杖有点歪却站得笔直,姐姐和姐夫挥着手…… 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爸!妈!奶奶!姐!姐夫!我走了!等我好消息!”
“加油!” 全家异口同声地喊,声音在喧闹的考点门口格外清晰。
晓阳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回头望了一眼 —— 阳光正好落在家人身上,像镀了层金。他攥紧手腕上的平安符,心里突然就不慌了:不管考得怎么样,他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的家人,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考场外,林家众人没走,找了个树荫下的长椅坐下。赵秀兰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晓阳的考试时间,“上午考语文,11 点半结束,咱 11 点就来等”;林老太坐在长椅上,手里捏着佛珠,嘴里小声念叨着 “菩萨保佑我孙子”;林建国看似在看家具厂的订单,实则眼神总往考场门口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订单本的边角;晓梅和周凯帮着给大家递水,偶尔聊两句晓阳小时候的事,缓解紧张的气氛。
旁边有个家长焦虑地踱步,嘴里念叨 “我家孩子昨晚没睡好,肯定考不好”,赵秀兰还劝了两句:“别担心,孩子都努力了,咱当家长的,别给他们添压力。” 林建国也跟着说:“是啊,我家晓阳昨晚也没睡好,可他平时基础扎实,肯定能发挥好。”
时间过得格外慢,每一分钟都像熬了很久。终于到了 11 点,全家都站起来,往考场门口走。赵秀兰还特意理了理衣服,“等会儿晓阳出来,得让他看见咱精神点”。
11 点半,考场的门终于开了,考生们陆续走出来,有的面带笑容,有的愁眉苦脸。晓阳走在人群里,一眼就被全家认出来了 —— 他手里拿着准考证,脸上带着笑,脚步轻快。
“晓阳!” 赵秀兰赶紧跑过去,递过保温杯,“渴了吧?快喝点水,是温蜂蜜水。”
晓阳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笑着说:“妈,语文不难!作文题是‘家风’,我写的咱林家的事,写爸踏实做家具,奶奶教我踏实做人,肯定能得高分!”
“真的?” 林建国一下子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就该这么写!走,回家吃午饭,妈给你做了糖醋排骨!”
往家走的路上,晓阳还在说考试的事:“阅读理解是讲工匠的,我一看就想起爸和王师傅,很快就读懂了;古诗默写都是我背过的,没写错一个字!” 全家都笑着听他说,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暖融融的。
下午考数学,晓阳更有信心了。进考场前,他跟林建国说:“爸,上午考得好,下午我肯定能更好!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我之前跟你一起做过类似的,肯定能做出来!”
林建国笑着点头:“好!爸相信你!”
数学考试结束后,晓阳跑出来,兴奋地喊:“爸!我最后一道题做出来了!步骤跟你教我的一样,肯定对!” 他拉着林建国的手,蹦蹦跳跳的,像个刚得到糖的孩子。
夕阳西下时,全家坐在面包车上往家赶。晓阳靠在座椅上,看着窗外的晚霞,突然说:“爸,妈,奶奶,姐,姐夫,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肯定坚持不下来。”
赵秀兰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傻孩子,跟家人客气啥。你好好考试,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谢谢。”
林老太也说:“等你考完,奶奶给你包你爱吃的猪肉白菜馅饺子,庆祝你顺利考完!”
面包车慢慢驶远,车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温暖的画。晓阳看着身边熟睡的家人,心里满是踏实 —— 他知道,不管高考结果如何,他都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家人的爱与支持。而这份爱,这份代代相传的和睦家风,会像一束光,照亮他未来的路,让他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