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赶紧拿出笔记本,把修改意见记下来:“张老板,抽屉加深到 20 厘米,衣柜门改推拉的,这些都能做,就是工期得往后延两天,您看行吗?”
“延两天没问题!” 张老板笑着说,“只要做得好,多等两天不算啥。我刚才路过你们这,看见不少街坊来订东西,看来你们的口碑是真不错。”
“都是街坊邻居照顾,我们就是踏实做事。” 建国领着张老板去看木料,“这松木都是烘干过的,不会开裂变形,您要是不放心,可以随便挑一根,敲敲听听声音,都是实心的。”
张老板真的拿起根松木,用手指敲了敲,声音清脆,没一点空心,他满意地点点头:“行,我放心了!这十套衣柜就交给你们了,做好了我再给你们介绍新客户!”
送走张老板,兄弟俩又忙活起来 —— 建国开始按修改后的尺寸调整图纸,建业则去五金店采购推拉门的轨道和滑轮,还特意跟老板砍了价,比之前便宜了五块钱一套。
“哥,推拉门的轨道我买回来了,老板说要是以后长期合作,还能再便宜点。” 建业把轨道放在木工台上,眼里满是兴奋,“我跟他说了,以后我们的五金件都从他那儿拿,他可高兴了!”
建国看着弟弟,心里满是欣慰:“建业,你现在越来越会办事了。这木工铺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没。” 他顿了顿,又说,“以后这铺咱兄弟俩一起干,赚的钱一人一半,你别跟我客气。”
建业愣了一下,手里的轨道 “哐当” 掉在桌上,他赶紧捡起来,眼睛有点红:“哥,这不行!我就是帮你打打下手,哪能跟你分一半?之前你给我找活,现在又让我跟你一起开铺,我已经很感激了……”
“啥叫打下手?” 建国打断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两年,接待客户、采购材料、整理订单,哪样不是你在忙?没有你,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再说咱是兄弟,分这么清干啥?你要是跟我客气,就是不把我当哥。”
旁边的晓阳也跟着说:“叔,我爸说得对!你跟我爸一起干,以后咱的木工铺能开得更大!”
建业看着建国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晓阳期待的表情,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 他从小没了父母,是建国一家把他养大,现在又跟他平分生意,这份情,比啥都珍贵。他抹了把眼泪,重重地点头:“哥,我听你的!以后咱兄弟俩一起干,一定把木工铺做好,不辜负你和奶奶、嫂子的期望!”
那天晚上,林家特意做了一桌子菜庆祝 —— 赵秀兰炖了鸡汤,林老太蒸了年糕,晓阳还吵着要喝可乐。饭桌上,建国跟全家说了分利润的事,林老太笑得合不拢嘴:“建业是个好孩子,跟建国亲兄弟似的,就该这样!以后你们兄弟俩一起干,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赵秀兰也笑着说:“建业,以后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我说,铺子里的后勤我来管,你们专心做活就行。”
建业端起酒杯,跟建国碰了碰:“哥,嫂子,奶奶,谢谢你们!我以后肯定好好干,跟哥一起把木工铺开得更大,让咱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饭桌上,把每个人的笑脸都照得格外温暖。木工铺里的刨子、锯子安静地躺在台上,仿佛也在期待着明天的忙碌 —— 它们知道,有这对同心协力的兄弟,有这和睦温暖的一家人,“林家木工铺” 的日子,一定会像这春天的阳光一样,越来越亮,越来越红火。
接下来的一个月,兄弟俩按照约定,按时完成了民宿的十套衣柜。张老板来取货时,看着做工精细的衣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比我预想的还好!这卯榫做得结实,推拉门也顺滑,我这就给你们介绍新客户!”
没过多久,张老板就介绍了个开餐馆的客户来 —— 要做二十套餐桌椅,要求简约耐用。建业跟客户谈价格、定款式,建国负责算料、安排工期,兄弟俩配合默契,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订单。客户满意得不行,又跟他们签了长期合作协议,说以后餐馆的家具都从他们这儿订。
木工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建国和建业也更忙了 —— 建国每天专心做木工活,把每件家具都做得精益求精;建业则负责接待客户、采购材料、管理订单,把铺子里的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时候忙到晚上,兄弟俩还会在铺子里加班,就着台灯的光,商量着怎么拓展生意,怎么把木工铺做得更大。
晓阳放暑假时,也会来铺子里帮忙,他学会了用砂纸打磨木料,还会给客户介绍家具的款式,像个小小的 “小掌柜”。赵秀兰则每天来铺子里送午饭、打扫卫生,偶尔还会帮着整理订单,让兄弟俩能专心干活。
看着眼前忙碌又温馨的场景,林建国心里突然明白:生意做得好不好,不只是靠手艺,更靠家人的支持和兄弟的同心。就像这木工铺里的卯榫,只有互相咬合、互相支撑,才能做得结实耐用;一家人、一对兄弟,也只有同心协力、互相帮衬,才能把日子过得踏实红火。
而这,正是林家一直坚守的道理 —— 踏实做事,真诚待人,兄弟同心,家人和睦。有了这些,不管遇到啥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不管走多远,都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