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在这间弥漫着茶香与松木气息的小屋里,一场关于灵魂、关于爱情、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度对话,在姚浏、木曲儿与艾米丽·林之间徐徐展开。没有商业谈判的锱铢必较,没有好莱坞式的浮华喧嚣,有的只是创作者与故事本源之间最直接、最坦诚的碰撞。
艾米丽是个极其出色的倾听者和提问者。她没有急于推销自己的剧本构思,而是像一个虔诚的学生,不断地提出各种细致入微的问题。
“姚先生,您在书中提到,作为魂魄状态,试图触摸木小姐却穿透而过时,那种感觉,除了无力,是否还有其他的……比如,一种空间上的扭曲感,或者时间流速不同的错觉?”
“木小姐,当您第一次确信姚先生以某种形式存在,并通过灯光与您交流时,那一刻,除了激动,是否也有恐惧?对未知的恐惧?”
“决定归还陨石碎片的那一刻,二位的内心具体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有没有那么一瞬间,想过为了可能的长相厮守,而冒险留下它?”
这些问题,有些直指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感受,有些甚至姚浏和木曲儿自己都未曾如此清晰地梳理过。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次对过往的重新审视和情感的再度梳理。姚浏的描述冷静而克制,努力还原着那些超乎常理的体验;木曲儿的补充则充满了情感的细节与温度,常常说着说着,便眼圈泛红,声音哽咽。
艾米丽飞快地记录着,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提出新的角度。她带来的初步剧本,在某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上,确实与姚浏和木曲儿的真实感受存在偏差。例如,在描绘姚浏预知车祸并强行改变未来的情节时,艾米丽最初加入了一些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类似“时间倒流”的特效想象。
姚浏看着那几页剧本,摇了摇头,语气平和却坚定:“艾米丽,不是这样的。那不是时间倒流,更像是一种……对既定概率的强行干预和扭曲。没有炫目的光效,没有倒转的时钟,只有意识层面无法形容的痛苦对抗,和之后如同生命被抽空般的虚弱感。视觉上或许平淡,但那种内在的消耗与代价,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力量。”
艾米丽认真地听着,若有所思,随后毫不犹豫地将那几页剧本撕掉,郑重地说:“您是对的。追求表面的华丽,是对这个故事内核的背叛。我们要呈现的,是情感的真实,不是技术的炫技。”
在这样的反复沟通、碰撞、修改中,剧本如同被精心雕琢的璞玉,一点点褪去商业化的浮尘,显露出其下质朴而耀眼的真实内核。姚浏和木曲儿并非专业的编剧,但他们作为故事的主人,对情感真实性的把握,拥有着无可替代的权威。他们的每一次肯定,每一次否定,都在确保着这部电影的未来方向,牢牢锚定在“真实”与“深情”的基石之上。
就在剧本创作进入最关键阶段时,“金色梦想工坊”经过全球范围的慎重筛选,最终确定了电影的男女主演。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位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分别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巨星——饰演姚浏的凯兰·索恩和饰演木曲儿的艾莉森·陈,在接到剧本和了解到故事背景后,做出的第一个共同决定,竟然是向制片方提出一个不同寻常的请求:他们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自来到故事的发生地,见一见故事的原型人物,哪怕只是短暂的交流,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气息,为他们即将开始的表演,寻找最真实的情感根基和角色灵魂。
这个请求,再次体现了这个电影项目对“真实”的极致追求。在征得姚浏和木曲儿的同意后(他们也被演员的这份诚意所打动),凯兰和艾莉森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如同之前的制片团队一样,极其低调地出现在了山间小筑。
凯兰·索恩,这位以塑造复杂内心角色着称的男星,私下里完全没有银幕上的疏离感,他身材高大,眼神深邃,带着一种沉静而善于观察的气质。艾莉森·陈则如同她的银幕形象一样,温婉中带着坚韧,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共情与好奇。
他们的到来,没有粉丝的围堵,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只有细雨敲打树叶的沙沙声,和山谷间缭绕的薄雾。两人穿着简单的冲锋衣和雨靴,站在小筑前,看着这栋朴素的木屋、生机勃勃的菜园,以及从屋里走出来、同样衣着朴素、面容平和的姚浏和木曲儿时,眼中都流露出了一种震撼与了然。
没有过多的寒暄,没有明星的架子。凯兰看着姚浏,目光在他那平静却仿佛蕴藏着浩瀚星空的眼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用有些生涩、但努力清晰的中文说道:“姚先生,谢谢您……愿意分享……您的故事。它……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艾莉森则走上前,轻轻拥抱了一下木曲儿,声音温柔:“木小姐,您比我想象中还要……宁静和强大。能尝试去诠释您的人生,是我的荣幸,也是巨大的挑战。”
那个下午,雨丝如织,雾气氤氲。姚浏和木曲儿没有讲述太多具体的戏剧性情节,只是如同招待寻常朋友一般,请他们在屋檐下喝茶,指着远处的蓝月湖,说起那里是他们故事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带着他们看了看屋前的菜园,说起每日劳作带来的踏实感;甚至邀请他们一起,尝试着用山泉水煮了一锅简单的素面。
凯兰和艾莉森安静地听着,细致地观察着姚浏说话时偶尔停顿的眼神,木曲儿微笑时眼角细微的纹路,两人之间那种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便能心领神会的默契。他们感受着这片山林的宁静,呼吸着雨中清冷的空气,品尝着那碗看似简单、却带着山野气息的素面。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远比任何剧本上的文字描述,都更能让他们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凯兰后来对安德鲁副总裁说:“站在那里,我仿佛能触摸到姚先生灵魂深处那份经历过极致痛苦后的平静,以及他对木小姐那如山般沉稳、如海般深邃的爱。那不是表演能演出来的,是需要去感受、去成为的。”艾莉森则在自己的表演札记中写道:“木曲儿的坚强,不是咄咄逼人的,而是如同藤蔓,看似柔软,却能将最深沉的悲痛,转化为守护爱人的力量。这里的宁静,就是她力量的源泉。”
演员们的到来与体验,如同为即将开始的电影拍摄,注入了最后、也最关键的一缕真实的灵魂。当凯兰和艾莉森带着满心的感悟与敬畏离开时,细雨初歇,天边出现了一道淡淡的彩虹,横跨在蓝月湖的上空,仿佛一个美丽的隐喻。
姚浏和木曲儿并肩站在屋檐下,目送着客人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木曲儿轻轻将头靠在姚浏的肩上,低声问:“把我们的故事交给他们……可以放心了吗?”
姚浏伸出手,揽住她的肩膀,感受着她身体的温暖。他望着远处湖面上那道渐渐淡去的彩虹,目光悠远而平静。
“他们眼中,有对真实的敬畏。”他缓缓说道,声音低沉而肯定,“这就够了。”
山风拂过,带着雨后的清新与凉意,吹动了木曲儿的发丝,也吹动了远处湖面的涟漪。一场即将震动世界影坛的创作,在这片孕育了奇迹的山林中,悄然完成了它最重要、也是最神圣的奠基。而风暴中心的他们,依旧守护着彼此的宁静,如同湖畔最坚韧的苇草,任外界潮起潮落,根,却深植于这片用爱与生命浇灌的土地,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