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开始了在新规则下的工作。三位独立专家入驻医疗中心,他们分别是神经科学家李博士、医学伦理学家王教授和能量医学研究者赵医生。起初,团队成员对这些“监督者”心存戒备,但很快发现他们其实是真诚的专业人士,只是职责所在必须谨慎。
第一次在监督下进行的尝试令人紧张不已。每个设备调整都要解释,每个能量波动都要记录,每个决策都要讨论。尝试过程中,当姚浏的生理指标出现预期外的波动时,伦理学家王教授几乎要行使中止权,但在团队的解释和保证下,她同意继续观察。
令人惊喜的是,这次尝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严格的监控和安全措施下,姚浏的能量体与物理身体建立了持续十五分钟的稳定连接。期间,他的右手明确地握住了木曲儿的手,眼睛睁开并有了焦点,甚至喉咙发出了类似语言的音节。
监督专家们被亲眼所见的现象深深震撼。神经科学家李博士在尝试结束后激动地说:“我从业三十年,从未见过这样的意识活动模式。这超出了所有教科书上的描述。”
这次成功不仅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也赢得了监督团队的信任。他们开始不仅是监督者,也成为了团队的合作者,共同探索这个未知领域。
然而,限制的存在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代价。由于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规程,尝试的进度比团队期望的要慢得多。每一次尝试都需要大量准备工作,每次间隔时间也更长。
木曲儿在日记中写道:“就像养育一个脆弱的新生命,需要无限的耐心。每一次进展都来之不易,每一次挫折都刻骨铭心。但爱教会我们,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方向。”
许可获批一个月后,团队迎来了第一次正式评估。监督委员会向卫生部门提交了详细报告,充分肯定了团队的工作,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评估通过后,许可条件有所放宽。团队被允许增加尝试频率,监督专家的人数也从三位减少到两位。这种基于表现的信任建立,让团队感受到了官方的诚意和支持。
与此同时,姚浏的状态持续改善。他的能量体更加稳定,能够在不依赖木曲儿的情况下维持形态更长时间。物理身体的进步也很明显:自主呼吸时间延长,神经反射更加协调,脑活动模式更加复杂。
最令人振奋的是,姚浏开始展现出更加明确的意识表达。有一次,当监督专家讨论中止一次尝试时,监测设备突然显示强烈的能量波动,形成清晰的“不”的模式——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这个事件在监督团队中引发了深刻讨论。医学伦理学家王教授感慨道:“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保护他,却忽略了他可能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参与决策。”
从此,团队在制定尝试方案时,都会通过木曲儿咨询姚浏的意见。这种尊重患者意愿的做法,也赢得了伦理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在星光闪烁的夜晚,木曲儿回顾这一个月的历程:“我们曾经认为许可是束缚,现在明白它是保护。就像河流需要堤岸,才能流向大海而不泛滥成灾。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在尊重边界的同时探索可能性。”
团队逐渐学会了在限制中创造空间,在监督下保持自主,在规则内寻求突破。这种平衡的艺术,不仅推动了研究的进展,也为整个领域树立了负责任的榜样。
而姚浏,在这个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环境中,继续着他缓慢但坚定的回归之旅。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能量的波动,都在诉说着生命不屈的力量和爱永恒的奇迹。
在镣铐与翅膀的辩证中,团队明白了一个深刻的真理:真正的飞翔不是无视重力,而是学会在重力中起舞;真正的突破不是打破所有规则,而是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拓展可能的边界。
在这个历史性的探索中,科学与伦理、创新与责任、爱与理性找到了和谐的共处方式,为人类对生命奥秘的理解开启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