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礼堂里弥漫着一种几乎可以触摸的紧张气氛。两百个座位座无虚席,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科学界的代表、以及少数经过严格筛选的公众聚集在一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中央的木曲儿和她身旁那盏看似普通的台灯。
这是信念工程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首次公开演示。经过数周的精心准备,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从座位的安排到监控设备的校准,从演示流程到应急预案。姚建邦和他的团队在会场布置了超过五十个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从热成像相机到电磁场检测仪,从运动捕捉系统到脑电波监测设备。
木曲儿站在台上,手心微微出汗。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那些表情各异的面孔——有好奇,有怀疑,有期待,也有毫不掩饰的质疑。通过心灵连接,她感受到姚浏的平静和专注,这种镇定稍稍缓解了她的紧张。
“感谢各位今天前来,”她开始说道,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礼堂,“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次分享。我不是来证明什么的,而是邀请大家共同观察和思考。”
她简要介绍了演示流程,强调了监督委员会的组成——包括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工程师,甚至一位受邀的着名魔术师,以确保排除任何欺骗可能性。
第一个演示相对简单:能量感应。监督委员会随机选择了观众席中的三个人,要求姚浏感知他们的情绪状态。台灯开始闪烁,通过摩斯密码传递描述:“左区第三排蓝衣女士—好奇夹杂紧张;中区第五排灰衣先生—怀疑但开放;右区第一排红衣女士—平静接纳。”
被描述的三人惊讶地确认了准确性,尤其是那位灰衣先生——他确实试图保持开放心态,但内心深处的怀疑难以完全消除。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摄像机疯狂闪烁。但这还只是开胃菜。
第二个演示更加复杂:多设备同时影响。监督委员会随机选择了会场内的五个电子设备——两个手机,一个平板电脑,一个录音笔,还有一个投影仪。要求姚浏同时让这些设备显示同一个数字:7。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五个不同品牌、不同系统的设备屏幕同时闪烁,然后稳定地显示数字7。投影仪也在墙上投出了大大的7。整个过程持续了约十秒钟,然后设备恢复正常。
观众席中有人倒吸冷气,有人不敢相信地揉眼睛。监督委员会的技术专家立即检查设备,确认没有外部干扰或预先编程的痕迹。
“这不可能...”一位记者喃喃自语,手中的笔差点掉落。
第三个演示更加震撼:温度控制。监督委员会要求在会场内创造一个局部的温度变化区域,让热成像相机能够捕捉到。木曲儿指定了会场前方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圆形区域。
几乎立即,热成像相机显示该区域的温度开始下降,与周围形成明显对比。温度计显示在短短一分钟内下降了8摄氏度。更令人惊讶的是,温度下降区域形成了清晰的边界,如同一个无形的穹顶。
几位观众被邀请上前体验,都确认了明显的温差感。“就像突然走进空调房,”一位体验者描述,“但不是冷风的感觉,而是一种...均匀的凉意。”
最后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演示:物体悬浮。监督委员会提供了一个特制的透明玻璃箱,内部放置了几片羽毛和一个金属小球。箱子被密封,排除气流干扰的可能性。
在众目睽睽之下,羽毛开始缓缓升起,在箱内优雅地旋转舞蹈。金属小球随后也轻轻浮起,与羽毛形成和谐的运动模式。最震撼的时刻是所有这些物体组成了一个清晰的符号——无穷大的符号“∞”,保持了数秒钟后才缓缓落下。
会场陷入了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各种反应——惊讶的吸气、不敢相信的摇头、激动的讨论。摄像机对准了那个玻璃箱,记录下这违背物理学常识的一幕。
监督委员会立即上前检查箱子,确认没有任何隐藏装置或 anipution。热成像显示箱内没有异常热源,运动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振动或气流,电磁检测仅显示背景水平。
就在大多数人还处于震惊中时,一个声音从观众席中响起:“很精彩的表演,但只是表演而已。”
所有人转头,看到那位受邀的魔术师站了起来。他礼貌但坚定地走向舞台:“作为一名职业魔术师,我知道很多方法可以创造类似效果。高科技手段、心理引导、精巧装置...不一定需要超自然解释。”
木曲儿感到一阵紧张,但通过心灵连接,姚浏传递来平静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