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卡匣罢工!齿轮残片的“钉子危机”
工坊里的红薯香还没散,青铜卡匣突然“咔哒”一声僵住——原本旋转的齿轮组卡住了,蓝光像喘不过气的灯泡,闪了三下就暗下去一半。二牛正啃着玉米,玉米棒“啪”地掉在地上:“卡匣咋了?是不是嫌我吃太多?”
瘦猴凑过去,用放大镜一看,齿轮组最核心的青铜齿轮缺了个齿,断口处还沾着暗蚀影的黑泥:“上一章在地底被暗蚀影撞的!齿轮断了,得修复——但不能用螺丝!螺丝是金属,会干扰灵能传导,卡匣的共振频率会乱!”
松婶举着锅铲凑过来:“不用螺丝?那用胶水?我家有糯米胶!”瘦猴摇头:“糯米胶会凝固灵能!得用榫卯结构!传统木工的老法子,不用钉子胶水,靠结构咬合,比螺丝还牢!比如故宫的木柱子,几百年地震都没倒,就是榫卯在扛着!”
二牛摸了摸后脑勺:“榫卯?是不是我爷爷那把木椅子?坐了三十年都没散架,不用钉子!”瘦猴眼睛亮了:“对!那就是直榫!但齿轮修复得用燕尾榫——形状像燕子尾巴,两边宽中间窄,插进去后拉不开,受力越大越紧,适合齿轮这种高速转动的地方!”
第二节:二牛的“钉子乌龙”与燕尾榫的“燕子尾巴”
修复齿轮的现场,二牛再次贡献“名场面”。瘦猴拿出青铜残片,要做燕尾榫:先在断齿处凿出“卯眼”(凹进去的燕子尾巴形状),再做“榫头”。
二牛抢过凿子:“我来!我凿过木柴!”结果凿了个方方正正的洞,瘦猴扶额:“你这是直榫!齿轮转起来会被甩开!燕尾榫得两边斜着,像燕子尾巴一样——看!”他拿起图纸,上面画着燕尾榫的示意图:“榫头的斜边和卯眼的斜边咬合,拉力越大,嵌得越紧,抗震性是直榫的三倍!”
二牛不服气:“那我用钉子钉行不行?”说着掏出陨铁钉,就要往齿轮上砸。松婶一锅铲拍在他手上:“钉你个头!钉子会把齿轮砸裂!榫卯是‘活’的,能缓冲震动;钉子是‘死’的,一震就松!”
瑶妹抿嘴笑,指尖在青铜残片上画太阳纹——金色纹路像细密的燕尾羽,覆盖在卯眼边缘:“太阳纹……增强咬合……灵能流畅……”瘦猴惊喜:“瑶妹的太阳纹能让榫卯的结合力提升50%!普通燕尾榫能扛100公斤拉力,现在能扛150公斤!”
二牛凑过去看太阳纹:“这纹路像我家的渔网!能捕鱼不?”瘦猴白了他一眼:“能‘捕’齿轮的震动!等下你就知道了!”
第三节:修复现场的“锅铲助攻”与齿轮转动的“咔哒声”
真正的修复开始了。瘦猴把榫头对准卯眼,二牛想帮忙推,结果用劲太大,榫头歪了。松婶一把抢过齿轮:“让我来!”她用锅铲按住齿轮,另一只手轻轻敲榫头,动作居然很稳:“我做过木工活!以前给二牛修过木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