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龙脊山归途(1 / 2)

瑶瑶是被“咕噜噜”的声音吵醒的。不是肚子叫,是卡匣在沈砚怀里震动,像揣了只刚下完蛋的母鸡。小姑娘揉着眼睛坐起来,晨光从工坊穹顶的破洞斜照进来,刚好落在沈砚的衣襟上——那里鼓起个方形的包,卡匣的边角把粗布麻衣顶出个小尖角,还在微微发烫,像揣了个暖手宝。

“沈砚姐,卡匣在‘喘气’!”瑶瑶伸手戳了戳那个小包,指尖刚碰到布料,就被烫得缩回手,“比昨天更烫了!像二牛烤糊的红薯!”

沈砚掀开衣襟,卡匣果然烫得吓人,九颗晶核的光芒透过箔层映在布上,像块会发光的暖宝宝。最奇怪的是那颗“史前工坊钥”——青铜钥匙被她用影蛛丝绳系着挂在脖子上,此刻正贴在卡匣上,钥匙齿的螺旋纹和卡匣灵纹像咬合的齿轮,发出“滋滋”的轻响,烫得她赶紧把钥匙挪开。

“能量共鸣。”瘦猴蹲在旁边啃压缩饼干,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探照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史前钥匙和卡匣的晶核是‘互感线圈’!钥匙是‘初级线圈’,卡匣是‘次级线圈’,两者靠近就会‘能量互充’,产生涡流热!就像你家电磁炉加热铁锅,锅没插电也会发烫,因为线圈的磁场让锅底产生了电流!”他突然指着瑶瑶,“瑶瑶的灵纹感能‘看见’能量流吧?快看看,是不是钥匙在给卡匣‘充电’?”

瑶瑶闭上眼睛,小眉头皱成个小包子,手指悬在卡匣上方:“看见了……红色的‘线’!从钥匙跑到卡匣里,卡匣里的‘小光团’在抢着吃!抢得越凶,卡匣越烫!”

“那是‘能量过载’!”瘦猴差点把饼干渣掉卡匣上,“根据‘功率计算公式’p=UI,钥匙输出功率15w,卡匣额定输入功率10w,超了5w!就像你给5V的手机插10V的充电器,电池会发烫鼓包!得给它们‘物理隔离’!”他掏出块影蛛丝胶冻(昨晚刚熬的,当密封胶用),往钥匙和卡匣之间一垫,“这玩意儿‘导热系数’0.03w\/(·K),比羽绒服还隔热!就像冬天戴手套摸冰块,手不冷!”

果然,胶冻一垫,卡匣的温度立刻降了点,不再烫得灼手。二牛蹲在旁边看得眼馋:“早说啊!昨天我揣着卡匣跑,烫得我肚皮起了个红印,还以为长痱子了!”

“那叫‘热灼伤’!根据‘烧伤分度标准’,红印是1度烧伤,表皮没破,涂牙膏就行!”松婶不知从哪儿摸出管“能量牙膏”(储粮窖顺的,含月光薯淀粉,能消炎),往二牛肚皮上挤了一坨,“生活小技巧:轻度烫伤别用酱油涂,越涂越疼!用凉水冲15分钟,再涂牙膏或芦荟胶,好得快!”

收拾好行囊(主要是把储粮窖的“史前零食”全塞进卡匣,瘦猴坚持要做“能量密度检测”,被松婶用断竹筷敲了回去),老周掏出“简易地图”(用炭笔在兽皮上画的,标着“龙脊山北坡→砚心工坊,直线距离15k,预计步行4小时”):“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根据‘斜面省力原理’,坡度60°的坡,走之字形能把实际坡度降到30°,省一半力气!就像你下楼梯走S形,膝盖不疼!”

瑶瑶被二牛背在背上,小姑娘抱着装影鼠幼崽的网兜(瘦猴用月魂草叶编的,透气防咬),突然指着沈砚怀里的卡匣:“它又在说话!说‘钥匙饿了’,想吃‘石头’!”

“石头?”二牛差点把瑶瑶颠下来,“难道是史前工坊的能量晶石?我们不是带了一箱子吗?”

“是‘龙脊山的地磁矿石’!”瘦猴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路边一块泛着银光的石头,“根据‘地质学’,龙脊山是‘古火山带’,地下有‘磁铁矿脉’!史前钥匙的核心是‘磁畴晶体’,需要吸收地磁场能量才能稳定!就像你家的石英钟,没电了就停摆,换了电池才走!”他用工兵铲撬下块石头,往钥匙上一凑,钥匙齿的螺旋纹突然亮起红光,“滋啦”一声吸住石头,几秒钟就把石头啃出个小坑(真·啃石头)。

“成精了!”二牛吓得一蹦三尺高,“这钥匙还会吃石头!”

“是‘磁畴定向排列’!”瘦猴捡起被啃过的石头,上面全是细密的小坑,“磁铁矿的‘磁矩’在钥匙的磁场下‘排队站好’,释放出‘磁能’!就像你把乱麻梳成麻花辫,整齐了才好用!”他突然把石头塞进卡匣的“能量区”,“以后每天喂它一块,卡匣就不会发烫了!”

一路说说笑笑(主要是二牛偷吃月光薯干被松婶抓包,瘦猴试图用“能量守恒”解释“吃一块不会少”,被松婶用“热量摄入与体重增长关系”怼了回去),下午时分,砚心工坊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山坳里——还是那座半塌的石墙,顶上飘着袅袅炊烟,但门口多了不少新搭的草棚,几个穿着破衣烂衫的人正围着口大锅忙活,锅沿还挂着半块没煮烂的土豆。

“人变多了!”瑶瑶趴在二牛背上数,“1、2、3……35个!比上次多了好多!”

老周的眉头皱了起来:他走之前留了10个人守着工坊,现在多出来25个,看穿着像是附近逃难的流民。果然,看到沈砚一行人,守门口的汉子(老周之前救的木匠老李)眼睛一亮,扔下手里的柴火就跑过来:“周大哥!你们可回来了!这几天山里逃难的人往这儿聚,都说‘砚心工坊有粮有水’,拦都拦不住!”

松婶没等老周开口,已经提着半袋月光薯干冲进草棚区:“先看粮食!”她掀开最大的那个陶缸,眉头瞬间拧成疙瘩——缸底只剩小半缸糙米,上面飘着层霉斑。“怎么回事?我们走的时候留了三缸粮!”

“都分着吃了。”老李挠着头苦笑,“新来的人里有老人孩子,一顿饭要煮两锅粥,省着吃也扛不住……”

二牛突然一拍胸脯:“别怕!我们带了‘史前粮仓’回来!”他抢过沈砚怀里的卡匣,对着草棚空地喊“出来”——“哗啦”一声,十几个陶罐、青铜箱从半空中掉下来,砸在地上差点把草棚震塌,月光薯、能量压缩饼干、发光根茎滚了一地,闪着银光的“史前零食”把流民们惊得目瞪口呆。

“别挤!排好队!”松婶立刻切换“仓库管理员”模式,用断竹筷在地上画了个圈,“根据‘按需分配原则’:老人孩子每天2块压缩饼干+1个月光薯,青壮年1块压缩饼干+半个月光薯!”她指着二牛和瘦猴,“你们俩搭个‘分粮台’!用三块木板架成‘斜面滑槽’,饼干从上面滑下来,每人伸手接,比用手递快三倍!就像超市的收银台传送带,效率高!”

瘦猴立刻找来木板(老周之前劈的,准备修屋顶),用影蛛丝绳捆成个30°的斜面:“根据‘斜面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30°斜面的效率是80%,比垂直搬省力气!”二牛蹲在斜面顶端,往滑槽里扔压缩饼干,发月光薯,小姑娘还会说:“这个要烤着吃才甜!根据‘热加工原理’,淀粉加热后会‘糊化’,更好消化!”(瘦猴刚教的,现学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