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妈这话一出,朱晓华也犯了嘀咕——她对吴雷家的事其实也一知半解,比如表姐家的孩子为啥不叫他舅舅,反倒叫叔叔,总觉得他姐夫像是上门女婿。
今天本想问的,可刚确定关系就打听人家家事,实在开不了口。
朱老板对吴雷家的了解,都是从吴百川那儿打听来的。
吴百川能跟他说的,也只有沈卫东做生意的事,其他的即便知道也不会透露。
今天听女儿说沈卫东像吴雷姐姐家的上门女婿,他心里也满是疑惑。
不过他还是把知道的跟娘俩说了——餐饮公司的最大老板,就是吴雷的姐夫沈卫东,那还是家华港合资公司,港资老板正是沈卫东。
单是餐饮公司这一块生意,就已经让娘俩震惊不已。朱晓华这才知道,中午去的饭店也是吴雷家开的。
朱晓华妈妈最是高兴,觉得女儿找了个有钱人家——自家养猪虽说也赚了不少,但跟这种做大生意的根本没法比。朱晓华倒不是图吴雷家有钱,当然有钱是好事,可她是真的看上吴雷这个人了。
接下来几天,小曼忙着跟京城的朋友、同事相聚,沈卫东也有自己的事要处理。
孩子们起初嫌弃家里的卫生间,过了几天也都习惯了。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京城的天彻底冷了下来——一年又要到头了。
在京城过完1989年元旦,第二天,沈卫东、小曼一家四口,再加上爷爷奶奶,坐上了飞往吉林春城的飞机。
到了春城,他们在杨耀奎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又坐上了去往江岔县的火车。
今年春节,杨家在外的人都要回“棒槌沟”过年。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即便买的是卧铺,煜坤和思瑶也没了玩的兴致——两个孩子被这一路行程折腾得够呛。
在春城杨耀奎家时,他俩还高兴了一晚上,因为杨家的小楼有抽水马桶,上厕所再也没有臭味了。
可没想到第二天就又出发了,火车上的旅途最是熬人,大人都扛不住,更何况孩子。
火车好不容易到了江岔县火车站,下车时,天已经快黑了。江岔县的领导知道沈卫东要来,早已安排工作人员在站台上等候。
江岔县的天,比京城冷多了。
东北的腊月,冷得非同一般,小风吹在脸上,跟刀子割似的,生疼。
思瑶和煜坤被裹得严严实实才下火车,即便这样,露在外面的小脸也瞬间被冻红了。
来接他们的是两辆北京牌212吉普车,车里一点儿也不暖和。
好在县城不大,没一会儿就到了县宾馆。他们打算今晚在县里住一晚,明天再去“棒槌沟”。
沈卫东来江岔县,对县里而言可是件大事——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而这届新县委书记早就知道,他在港岛是数一数二的富商。
杨耀奎虽说已不在县里任职,但当县委书记找到他,恳请他帮忙跟女婿提提回县投资、支持家乡建设的事,他实在没法拒绝。
其实沈卫东本就有去“棒槌沟”投资的想法——这里好歹也算他的家乡,能为家乡出份力,他自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