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东送给大盛儿子的这块玉不是“讷殷古墓”财宝里的玉,是他在沪城一家银楼花了一千多块钱买的和田玉。
“‘讷殷古墓’里的玉是陪葬品,不能给小孩子戴。”
这是小曼在电话里告诉沈卫东的。
不过这块玉水头不错,在港岛买,怎么也要上万块。
小家伙挺喜欢,小手攥着玉,连说了好几句“谢谢大大。”
几人寒暄完,相继落座。
大盛娘见到沈卫东,脸上的笑容收都收不回去,她这两年真是太意气风发了。
她挨着沈卫东身边坐着,跟沈卫东聊个没完。
如今龙城在她的领导下可谓日新月异,她无论是去市里还是省里,腰板挺得都直直的。
没办法,政绩太耀眼了。
这些可都是沈卫东给她带来的,自己从小对他那点照顾的恩情,换来的可是多少倍的报答。
沈卫东这次来龙城,是想依据另一个世界发展了四十多年的诸城做参照,思考怎么能规避一些弯路、弥补一些不足,为华国经济发展找出一条可以弯道超车的路径。
龙城虽小,但可凭这一地,了解全国。
沈卫东现在已经对未来四十年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有了大概了解。
他能给大盛娘太多仕途上的建议了。
只是有些建议不能说,只能跟她说一些符合当下政策范畴的建议。
仅仅是这些建议,也让大盛娘受益匪浅。
刘长江在一旁听着,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他在大盛娘当上县委书记时,就主动要求辞去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
这是他们夫妻在家商量好的——妻子是县里的一把手,为了避嫌,也为了远离权力中心,他才去了县图书馆担任馆长。
这份工作清闲,还能尽到丈夫的职责,照顾好家庭,打理好妻子的日常生活,他这个“贤内助”做得尽职尽责。
可他也不是个甘于平庸的人。
就算是管理一个县里的图书馆,他也想做出点成绩。
沈卫东跟大盛娘的一番谈话,让他明白了:图书馆是一个县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载体,它的存在意义,在于为老百姓提供平等、免费的知识获取渠道和精神文化空间。
他这个图书馆馆长,也可以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