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到小两口总这么两地分居,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如今孙女又怀了孕,确实该去港岛跟沈卫东团聚。
虽然不舍,但两位老人还是同意了。
小曼第二天去单位找院长,说要辞职去港岛生活。
她把原因跟院长说得很清楚,院长没有阻止她去港岛与丈夫团聚,却不同意她辞职,让她以特殊研究员的身份保留工作档案。研究院有需要时,她必须回来工作。
小曼也不舍这份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工作,高兴地答应了,连声道谢。
动身去港岛前,她还得跟朋友、同事们聚一聚——这次离开京城,再回来恐怕至少要一年多。
南锣鼓巷四合院的“匠心私膳”,五月份就重建完成,装修又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上个月中旬已经开业。
饭店自开业那天起,生意就火爆得不得了。饭店执行提前一天预约订位的经营模式,能到“匠心私膳”吃上一顿饭,绝对是件非常有面子的事。
“匠心私膳”的就餐环境、菜品、服务,不仅在京城,在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
人均消费五十元华币,对普通人来说是望尘莫及的水准,能到这里吃一顿,简直像是赴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
小曼连着两个晚上在“匠心私膳”摆席招待同事和朋友。
第一天晚上请的是单位同事,足足摆了五桌,连院长都来了。
第二天晚上请的是朋友,还有沈卫东在北京的同学。
第三天,她一个人坐上了飞往港岛的飞机。
这次到港岛,小曼不再觉得自己是客人——虽然她还是听不太懂粤语,但对港岛有了归属感,因为她有了香港户籍,已是港岛居民。
生活在港岛这种四季不分明的地方,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可肚子一天天变大,让她真切感受到,大半年时间又过去了。
去医院检查时,凭借港岛先进的医疗设备,经最新型b超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肚子里怀的是双胞胎,还有可能是龙凤胎。
沈卫东和小曼又惊又喜,一次生两个,小曼以后就不用再遭这份罪了。他俩都觉得两个孩子就够了,要是龙凤胎,就太圆满了——一儿一女,儿女双全,家庭便算圆满了。
孩子出生那天,小曼果然生下一对龙凤胎。
沈卫东高兴地分别给杨耀奎和爷爷奶奶打了报喜电话,他们比沈卫东还要激动。
杨耀奎高兴之余,想起曾跟沈卫东的约定,在电话里提醒:“卫东,你可别忘了,当初答应我,你和小曼生下的孩子,有一个要姓杨,现在可不能赖账啊!”
他不提醒,沈卫东还真就忘了。答应的事要兑现,孩子跟谁姓他不在乎,只要是自己亲生的就行。
想到杨耀奎已有儿子,传宗接代的人有了,沈卫东便决定让女孩姓杨,男孩随自己姓沈。
如今他已是家大业大,将来继承他和小曼家业的,怎么也得是儿子。
女儿当然不能亏待,但他不想让女儿嫁出去,打算给女儿招个上门女婿。
他在电话里沉默了片刻,想的事情却不少,给杨耀奎的回复让对方十分满意——杨耀奎现在也是有外孙、孙女的人了。
爷爷奶奶的高兴自不必说,两位老人当即提出,要去港岛看重外孙子、重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