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完饭,往常工人们是要休息一个小时的,今天工人们不想休息,都想尽快挖出地下层陵墓的入口。
工人们都是国家正式古墓挖掘队的成员,他们跟过来参与挖掘,能亲手挖出 “叠压墓”,也与有荣焉。
天黑透了,挖到第三十九级台阶时,没办法,又到了该吃饭的时间。
所有人都快速吃完晚饭,工人们又投入了挖掘工作。
又挖出十三级台阶后,才见到通往下层陵墓的入口。
石门堵住了入口,工人们得先将土全部清理干净,才能想办法打开石门。
原以为打开石门得先找到机关并触动后才能开启,没想到几个工人同时用力,便 “嗡 —— 吱” 地将石门推开了。
洞口内一片漆黑,齐主任已经等不及让工人拉电线照明,便让孔队长留在这里安排工人拉灯线,自己则先领着研究组的一名同志,打着手电照明走了进去。
石门内的甬道还算宽敞,两人可以并肩同行。
甬道差不多有百十米长,走出甬道,眼前是豁然开阔的陵墓明堂。
明堂是 “穴前聚气之地”,开阔、平坦。
空旷地面的中间,用石板砌筑的方形祭祀台上放置着青铜礼器 —— 青铜大鼎。
祭祀台前方有一条模拟 “水抱” 格局人工开挖的 “明沟”,形成 “前有案山挡煞,后有来龙靠山,中有流水聚气” 的完整格局。
与甬道相对的是一道通天影壁墙。
影壁墙前堆放着陶俑、车马器等祭祀品。
影壁墙后方是主室:中间放置墓主棺椁,棺椁四周堆放着金玉等陪葬品。
打开棺椁,包裹在腐朽破碎绸缎碎片中的两具枯骨,已经辨认不出男女。
棺椁内还摆放着不少金银玉器,足见墓主人身份十分显赫。
主室两侧是耳室,分东耳室与西耳室:
东耳室模拟厨房,室内放置了饮食器、陶灶;
西耳室模拟礼堂,放置了礼器、乐器、青铜鼎、玉璧等。
东西耳室契合 “西尊东卑” 的礼制。
主室后方是侧室,侧室中间堆叠摆放着无数陶俑、金银玉器、鎏金器物等陪葬品。
下层陵墓为 “石室墓”,由 “墓道→甬道→主室→耳室→侧室” 组成,严格遵循 “功能分区” 原则。
主室中轴线与地上封土中轴线重合,耳室对称分布于主室两侧,形成 “聚气” 格局;贵重物品沿中轴线摆放,无任何偏离。
地上墓群与地下墓穴两部分构成整体,契合 “藏风聚气” 的风水原则。
小曼观察完整个墓室,推翻了此前关于 “上层墓群是守墓人家族” 的猜测,如今能断定:上层墓群埋葬的都是下层墓主人的直系家属,他们应当都是被赐死陪葬的。
挖掘队的工人们已经布完灯线,悬挂在灯线上的白炽灯泡照亮了整个墓室。
小曼在灯光下,又观察了一遍墓室,彻底看明白、想清楚了一切,愈发印证了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