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林听后豁然开朗,完全赞同沈卫东的提议。
可他今天在会上把这个提议说出来后,就被赵辉断然否定了。
虽然国家经济改革提倡 “摸着石头过河”,但食品公司已经趟出一条路了,没必要再冒风险;更何况国家没有相关政策可参照,还是在本地扩建厂房更稳妥。
“京方” 是大股东,赵辉总经理一否决,可把黄志林愁坏了。
会议一结束,他就带着助理直接来了沈卫东家。
沈卫东不在家,老爷子热情接待了他们。
老爷子虽然没见过黄老父子,但凭着祖上那层关系,客套几句后,彼此就聊得热络起来。
见到沈卫东回来,黄志林迫不及待地把今天会议上的事跟沈卫东说了。
沈卫东清楚内地有些领导的行事风格 —— 张嘴就是官话套话,正事不仅干不了,还总怕犯错;在他们眼里,港商就是资本家,处处提防、事事小心。
沈卫东没见过赵辉,但从黄志林的描述来看,赵辉显然就是这类领导。
他怎么也没想到,发展态势良好的食品公司,会让这种领导来掌舵 —— 这不是在阻碍经济改革的步伐吗?
沈卫东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对黄志林说:“二叔,这事你别急,也别上火。明天你跟我去一趟外经部的港澳办,见一见张主任,咱们跟他聊聊这事,让他帮着想想办法。”
黄志林一听到 “港澳办”,顿时像找到了主心骨,高兴地说:“卫东,你有这层关系,咋不早跟二叔说呢?行!明天我跟你去认识认识张主任,以后有事我就能找‘港澳办’了。”
看着黄志林心情好转,沈卫东却依旧忧心忡忡:赵辉能来食品公司任总经理,显然是上面有人;想动他,难。而且 “京方” 控股,这次就算能找人干预,下次呢?
想到这儿,沈卫东对黄志林说:“二叔,咱们得先掰清楚现状 —— 京方现在握着公司 51% 的股份,还占着董事长的位置,咱们俩加起来才持有 49% 的股份。他靠股权优势,就能否决咱们所有方案,这才是他能掣肘咱们的根本。要想彻底摆脱他,就必须先把控股权拿回来。”
黄志林听完,脸上的兴奋劲儿一下子没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沈卫东接着说:“明天见张主任,咱们得按这个逻辑谈:第一步,先拿出能落地的业务规划 —— 计划三年内围绕华东、华中、华南的消费密集区建五家分厂。这样做既能扩大产能、将配送成本降低 15%,又能贴近终端市场。这个方案能证明公司有增长潜力,也能给后续融资做铺垫。”
说到这儿,沈卫东停顿了一下,让黄志林先消化刚才说的内容。
见黄志林点头,他才继续说:“第二步,要是公司缺建分厂的钱,就启动第一轮融资,但必须把规矩定死:咱们作为公司现有股东,要先行使‘优先认购权’,至少认购本轮融资额度的 65%;同时,二叔你得跟我签一份《一致行动协议》,咱们俩的总持股比例怎么也能超过 51%—— 这才是绝对控股权的关键,就算有其他投资方进来,也撼动不了咱们的决策权。”
沈卫东说到这儿,又停了下来。
“那之后呢?” 黄志林急忙追问。
“等融资落地、股权结构定下来,咱们再走正规流程:通过股东大会提名董事会成员,凭借咱们 51% 以上的持股比例,肯定能拿到董事会 7 个席位中的 4 个。到时候,再由咱们控制的董事会选举二叔你做董事长。只有这样,先抓股权、再控董事会、最后定董事长,把‘股权和决策权’都攥在手里,赵辉才彻底没法再掣肘咱们。”
沈卫东说完,笑着看向黄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