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先生,请您出示你们的身份证明。”
中年英国工作人员犹豫了半天,向沈卫东和郝强说道。
他说的是英语,郝强听不懂,沈卫东转头给他翻译道:“郝哥,把你的户口簿和介绍信拿出来交给他。”
郝强连忙从衣服兜里掏出户口簿和介绍信,递给英国工作人员。
沈卫东也将自己的户口簿和介绍信交了过去。
对方接过两份介绍信和户口簿,只看了一眼,便摇着头说:“不!不是这个东西,我要的是身份证!”
沈卫东知道这人没见过内地的户口簿和介绍信,便耐心跟他解释。
可对方仍是摇头:“哦!天呐!怎么会是这种东西?没有照片,上面的字我也看不懂,不!不行!”
沈卫东也拿他没辙,只好再次解释:“先生,华国能证明身份的就是这两样。这个红本和蓝本(农村户口)是户口簿,我们华国的户籍身份就靠它证明;那张纸是介绍信,上面有政府公章。您要是还不明白,能不能麻烦您找一位懂行的先生过来帮忙看看?”
对方又看了一眼手里的红蓝本和两张纸,想了想,拿起柜台上的电话 —— 看这架势,应该是在跟他们的主管上级沟通。
电话里,他语气恭敬地说明情况:有两位华国人要去 “土地注册处” 办理产权转移手续,但他们出示的身份证明自己看不懂。
挂了电话,他对着三人笑了笑:“三位先生,请稍等,一会儿会有人过来处理你们的事情。”
说完,他便不再多言,转身去接待其他客人了。
没等多久,就走过来两个人。
一个是中年英国女人,另一个是位年轻的华人。
两人走进柜台内,跟刚才那位英国中年工作人员小声说了几句话。
随后,年轻华人青年拿起柜台上的两本户口簿,仔细看完后,又抬头打量了沈卫东和郝强几眼,接着才翻看那两封介绍信。
看完后,他转头对英国中年女人说:“这确实是华国的户口簿,还有带有华国政府公章的介绍信。但我们还需要问一些能核实身份的问题,才能确认户口簿上的人就是他们两位。”
英国中年女人点点头,示意他可以提问。
华人青年将介绍信和户口簿归到一起,拿在手里,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道:“沈卫东先生、郝强先生,之所以无法确认你们的身份,是因为户口簿上没有你们的照片,这确实让我们有些为难。不过我相信这是你们的户口簿,能不能跟我说一下,你们去土地注册处是要办理什么产权手续?”
沈卫东见这个年轻人说话客气,对他也多了几分好感,便把 999 年地契的事情简单跟他叙述了一遍。对方听完,惊讶地看着沈卫东,说话都有些结巴:
“你…… 你是说,你是…… 大洼地的主人?”
沈卫东点了点头。
对方立即转头用英语,将自己与沈卫东的对话内容复述了一遍。
中年英国女人听完,同样惊讶地看着沈卫东,用英语问道:“你是说,大洼地的原主人把这块地赠予他了?”
沈卫东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她的问题,同时从包里拿出地契和《无偿赠予契据》两份文件,递了过去。
她接过文件看完,不可置信地摇了摇头:“哦,天呐!这太不可思议了,竟然会有这种事情……”
沈卫东觉得她像是在自言自语,便没有接话。
随后,她连忙招呼那位英国中年工作人员,赶紧给沈卫东三人办理登记,又安排这位华人青年陪同沈卫东去 “土地注册处”,协助办理地契转移手续。
沈卫东三人很快完成登记,收起柜台上的文件资料,跟着这位华人青年去往二楼的 “土地注册处” 办公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