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英语沙龙”,是为了弥补学校英语教学侧重语法和书面知识、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口语的“哑巴英语”现状。
同学们难找到练习口语的地方,更没有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英语沙龙”就是要给学英语的同学搭建一个用英语交流、锻炼口语的平台。
沈卫东英语学得好,秦兰和徐倩倩有组织能力,创建“英语沙龙”的想法得到了学校大力支持:提供场地、帮助宣传,还提供了录音机、录音磁带、英语报纸等辅助学习材料。
“英语沙龙”成立时声势浩大,沈卫东也因此成了“京大”风云人物。
长得帅、英语好,身边还有两个漂亮女同学相伴,想不出名都难。
“英语沙龙”本打算招收英语专业学生和一些其他系喜欢英语的学生,因场地有限,对成员数量有要求。
没想到要求加入的学生太多,甚至一些老师都要求围观或参与讨论英语学习。
“英语沙龙”最初只是想以英语交流为聚会形式,人数太多就变味了。
但又不能拒绝每一个求知若渴的同学,成员太多后,交流聚会从室内转到室外,最后“英语沙龙”这个名字没人再提了——因为它有了新名字:“英语角”。
“英语沙龙”变成“英语角”。
沈卫东这个组长也成了摆设,因为“学生会”接手了“英语角”日常活动安排。
学生会为沈卫东安排了一个职务,“学习部”部长。
虽然失去了“英语角”管理权,但他也因此得到了锻炼。
沈卫东蜕变了。
变得不再沉默寡言,不再沉闷,不再需要别人推着才肯往前走。
他话多了,也开朗了,对学校一些有兴趣事情,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现在的沈卫东,自信,有朝气还帅气,只是小曼看不到他的蜕变过程,这应该是小曼的遗憾。
“唉,沈卫东,你等一下?”
沈卫东刚走出教室,就听身后有人喊他。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去,是班长高铭阳。
“沈卫东,一起走走呗,我有点事想跟你聊聊?”
沈卫东不解地看着他,点点头。
两人走出教学楼,来到僻静处,沈卫东先停下脚步,问道:“班长,你想跟我聊什么事?”
沈卫东平时跟高铭阳接触不多,就是有事偶尔说几句话。
高铭阳是京城本地人,在班级里只跟京城当地同学交往,外地同学跟他说话都是带搭不惜理的。
以前跟沈卫东说话都是仰着头,脸上满是傲气。
这学期沈卫东表现出色,高铭阳才开始平视他。
沈卫东却不愿与他往来。
傲气谁都有,但处处散发傲气的人,就有些遭人烦了。
所以沈卫东问他的话也直截了当。
高铭阳站到沈卫东对面,看着他,笑着问:“听说你在京城买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