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小组” 学姐向屋内众人介绍了小曼,随后微笑着离开。
小曼将学姐送到门口,转身向屋内的人自我介绍。屋内三位女生也纷纷回应:年龄约三十岁的沈月霞,是中原省知青,老家在东北黑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与小曼年龄相仿的许新华,是晋省知青,老家鲁省;个子稍矮的刘红缨,是辽省知青,老家川省。她们三人都是历史系学生,还没来的四人同样也是历史系的,只有小曼是宿舍里唯一学习考古专业的学生。
虽然考古专业隶属历史系,但独立于历史系的考古教研室,目前该专业仅有小曼一名女学生。
小曼大方地介绍沈卫东是她新婚丈夫,是京大的学生。
帮沈月霞收拾床铺的男子是她丈夫,看上去比沈月霞年长不少,衣着打扮像是农村人;陪同许新华前来的是她父母,两人身形高挑,举止透着文化人的气质;刘红缨身旁的男子是她男友,同样是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不过就读于师大。
小曼的床铺在靠窗右侧上铺,沈卫东让她先和室友交谈,自己则过去整理床铺。收拾过程中,又有三位宿舍成员和家属到来 —— 来自冀省的知青张丹霞(鲁省人)、秦省知青陈山花(辽省人)、赣省知青毕春兰(贵省人)。
此时,宿舍里只剩一位尚未露面的学生王抗美。
沈卫东铺好小曼的被褥,又和其他家属一起将宿舍打扫干净,此时已过了午饭时间。
正当小曼和沈卫东商量去哪儿吃饭时,沈月霞告知他们,食堂为照顾新生,将供餐时间延长至下午两点,现在过去还能吃上饭。
这个消息是 “迎新小组” 学姐告诉沈月霞的。
沈月霞问大家是否都去食堂用餐,提醒再晚些就来不及了。
宿舍众人坐了一晚上火车,又忙活了一上午,早已饥肠辘辘,纷纷表示要去。于是,沈月霞便带着大家前往食堂。
到了食堂,众人先在后勤服务窗口兑换饭票,随后前往售饭窗口打饭。
因为是新生入学,食堂准备了特殊餐食:猪肉炖粉条、溜豆腐、醋溜白菜片、炒土豆丝。
学生需自带餐具,每人仅有一个饭盒,而学校为照顾学生家属,特意提供了碗筷。
沈卫东和小曼见有碗筷,便每样菜都打了一份。
饭菜味道还可以,但在大学食堂用餐的新鲜感,让两人吃得格外香甜。
吃完饭,回到宿舍,把上午没干完的活儿干完了。
沈卫东正琢磨着晚上去哪儿住时,孙姨的父亲,孙教授来了。
他是查了新生档案,才找到小曼宿舍的。
孙教授接到女儿电话,知道小曼是跟沈卫东一起来学校报到,就想到了晚上的住宿问题。
小曼住宿舍,沈卫东晚上去哪儿住?吉大有招待所,可以让他去住,可他们家就在吉大校园内,不让他俩来家里可不行。
小曼虽然不是女儿亲生的,但跟女儿亲近,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他为了女儿家庭和睦,怎么也要招待好两人,晚上还得让沈卫东住到家里。所以他就找过来了。
小曼和沈卫东看到孙教授找过来,两人高兴地叫了声:“外公!” 老爷子听到这声 “外公”,高兴得脸上堆满了褶子。
孙教授开心地答应着,就对两人说明来意,让他俩现在就跟他回家。
两人痛快地答应了。